
金制的梭。亦為梭的美稱。 唐 溫庭筠 《織錦詞》:“簇簌金梭萬縷紅,鴛鴦豔錦初成匹。” 宋 孔平仲 《孔氏談苑》卷五:“ 蔡州 丁氏 精於女工,每七夕禱以酒果,忽見流星墜筵中,明日瓜上得金梭,自是巧思益進。” 清 朱彜尊 《一半兒·玉峰》套曲:“小鶯煙柳織金梭,古塔風鈴響玉珂。”
“金梭”是一個漢語詞彙,具體含義如下:
字面含義
指“金制的梭子”,其中“金”表示材質珍貴或象征華麗,而“梭”是傳統織布工具(用于牽引緯線)。在實際語境中,“金梭”更多作為梭子的美稱,而非特指黃金材質。
擴展含義
在文學作品中,常被用來比喻時間飛逝或織造技藝的精妙。例如唐代溫庭筠的詩句:“簇簌金梭萬縷紅,鴛鴦豔錦初成匹”,通過“金梭”描繪織錦的絢爛過程。
需區分“金梭”與化學元素“金”(符號Au)。部分網頁因分詞錯誤将兩者混淆,但“金梭”為獨立詞彙,與金屬元素無直接關聯。
《金梭》是一個具有特定含義的漢字詞語,它指的是用金屬制成的紡織工具,類似于現代的紡車。在古代,人們用金梭來進行紡線和織布的工作。
《金梭》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金”和“木”,其中“金”是表示金屬的部首,“木”是表示木頭的部首。它的總筆畫數為14畫。
《金梭》一詞的來源較為古老,最早可以追溯到《周禮·秋官·大宗伯》中,用于形容紡織工具。它在繁體字中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都是“金梭”。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根據《康熙字典》中的記載,古時候《金梭》的寫法為“釒梭”,其中“釒”是金屬的舊字形,“梭”與現代的寫法相同。
1. 她手捧着金梭,紡織着美麗的線縷。
2. 這座博物館展示了古代紡織工具,其中包括許多精美的金梭。
組詞:金銀梭、金梭織布、金梭逸事
近義詞:銀梭、錫梭
反義詞:木梭、竹梭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