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劃粥割齑的意思、劃粥割齑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劃粥割齑的解釋

把粥劃成若幹塊,鹹菜切成碎末。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劃粥割齑(拼音:huà zhōu gē jī)是一個形容人生活極其簡樸、刻苦的成語,源自北宋政治家範仲淹青年時期求學的故事。以下是詳細解釋:

1.詞義解析

2.出處與典故

出自明代鄭瑄《昨非庵日纂》,記載範仲淹在南都學舍(應天府書院)求學時,每日煮一鍋粟米粥,待其凝固後分成四塊,早晚各取兩塊,配以切碎的鹹菜(齑)食用,以此維持基本飲食。
故事細節:友人見其清苦,贈送美食,範仲淹卻婉拒,擔心享受後難以繼續專注讀書。後來食物放壞,他仍堅持“劃粥割齑”的習慣,最終成就卓越。

3.關聯人物與影響

範仲淹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學家,其代表作《嶽陽樓記》中“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名句,正是他刻苦精神與家國情懷的寫照。成語也常被用來激勵學子或職場人士在困境中保持奮鬥。

4.應用示例

通過這一成語,可深刻體會中華文化中對“苦學”“克己”精神的推崇。如需更多曆史典故或用法示例,可參考權威詞典或文學解析。

網絡擴展解釋二

《劃粥割齑》這個詞的意思

《劃粥割齑》是一個常用的成語,形容事情或事物的細小不完整,也可以指動作不協調、不順利。

拆分部首和筆畫

《劃粥割齑》的部首是刀(刂)、米、口、齒(⺗)。拆分後的筆畫分别是:5畫、6畫、5畫、8畫。

來源和繁體

《劃粥割齑》是古代傳說中的崇祯年間一個官員的名字。他在寫公文的時候,筆法潦草,字迹模糊不清。因此,這個成語也用來形容寫字不工整、字迹潦草。

這個成語的繁體寫法是《劃粥割齒》。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劃粥割齑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劃字寫作「剷」,表示用刀劃;粥字寫作「粬」,表示飯粥;割字寫作「嗝」,表示割開;齑字寫作「齊」,表示糟粕。

例句

他的書法真是劃粥割齑,一點都不工整。

這篇文章寫得太劃粥割齑了,難以理解。

組詞

劃船、割草、粥稀、齑粉。

近義詞

字迹潦草、毛手毛腳、字畫模糊。

反義詞

書法工整、字迹清晰、行雲流水。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