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hinese catalpa with the streaks] 有斑文的梓木
長松文梓。——《墨子·公輸》
有文理的梓樹,為良木美材。《墨子·公輸》:“ 荊 有長松、文梓、楩枏、豫章。”《史記·滑稽列傳》:“臣請以彫玉為棺,文梓為椁。” 晉 葛洪 《抱樸子·博喻》:“蘭茝以芬馨剪刈,文梓以含音受伐。” 明 宋濂 《田氏<哀慕詩集>序》:“其婦公 陳 君 本心 曰:‘是不可以無傳也,将刻諸文梓。’” 魯迅 《故事新編·非攻》:“ 楚 有長松、文梓、楠木、豫章。”
“文梓”一詞的含義可從以下三方面解析:
本義解釋
指帶有天然紋理的梓木,屬于優質木材。該詞最早見于《墨子·公輸》:“荊有長松、文梓、楩枏、豫章”,描述楚國盛産的名貴樹種,其中“文”指木材的斑紋,“梓”為落葉喬木,木質堅硬()。此類木材常用于制作棺椁、建築等,如《史記·滑稽列傳》提到“文梓為椁”。
象征意義延伸
在文學中,“文梓”常被賦予文化寓意:
提示:若需查詢古籍原文或更多植物特性,可參考《墨子》《史記》及植物學文獻。
《文梓》是一個漢字詞語,指的是古代用來記錄文獻的樹木,也可以指代孔子的後裔。
《文梓》由部首“木”和“文”組成,總共有10個筆畫。
《文梓》一詞來源于《周禮·春官宗伯·宗伯》一書中的記載,用來指代供奉周代禮制的器物“文梓”,以及孔子的後裔。
《文梓》的繁體字為「文梓」。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文梓》字的寫法有很多變化,例如“彣梓”、“文巳”等。不過目前主流的寫法是「文梓」。
1. 他是孔子的後裔,堪稱一位真正的《文梓》。
2. 孔子的學說在中國古代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被譽為《文梓》傳承者。
多音字:無 者 拖 誤 什 特 違 外 懷 誤 敵 突 童 押 澡 扥世
多音字詞:門急先
孔子後裔、文梓傳承者
非孔子後裔、非文化傳承者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