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棧道。又稱棧閣、閣道。《戰國策·齊策六》:“故為棧道木閣,而迎王與後於 城陽 山中,王乃得反,子臨百姓。” 南朝 陳 徐陵 《為貞陽侯與太尉王僧辯書》:“雖復棧道木閣, 田單 之奉舊 齊 ,綰璽将兵, 周勃 之扶隆 漢 ……非貔非虎之封,同心同德之勞,校彼功庸,曾何髣髴。”
“木閣”是一個具有多重曆史含義的詞彙,具體解釋需結合不同文獻和語境:
棧道/閣道
這是最常見的解釋,指古代用木材搭建的懸空通道,多見于險峻山嶺。例如《戰國策·齊策六》中記載:“棧道木閣,迎王與後於城陽山中”,此處“木閣”即指交通設施。
高層管理機構(特定曆史用法)
據南朝宋時期文獻,木閣也被引申為官僚體制中的高層議事場所,象征官員聚集地。此用法可能與古代木質建築結構相關。
棧道義項
多見于軍事或交通記載,如《戰國策》、南朝陳徐陵《為貞陽侯與太尉王僧辯書》等,描述險要地形的通行設施。
機構義項
用于形容政府高層,如“木閣議事”等表達,但此用法在後世文獻中較少延續。
建議進一步查閱《漢語大詞典》或《古代漢語詞典》獲取更權威的文獻例證。
木閣是一個漢字詞語,由「木」和「閣」兩個字組成。
「木」是一個漢字的偏旁部首,表明了與木材、樹木相關的意思;它的筆畫數為4。
「閣」是另一個漢字,它的上部分是「門」字,下部分是「阝」字,表示房屋;它的筆畫數為8。
「木閣」一詞最初來源于古代建築中的一種建築形式,即建在樹上的小房子,用來觀賞景色或讀書寫字。後來,「木閣」被借指為藏書樓、書堂之意。
「木閣」的繁體字為「木閣」。
在古時候,「木閣」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形狀與現代漢字相似。
1. 他每天都去圖書館裡的木閣閱讀。
2. 這座古老的寺廟還保存着一座宏偉的木閣。
組詞:木屋、木桌、木椅。
近義詞:書屋、藏書樓。
反義詞:石亭、鐵樓。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