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奸憸的意思、奸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奸憸的解釋

(1).奸詐邪6*惡。 宋 歐陽修 《論學士不可令中差除劄子》:“風聞侍從之臣,内有姦憸小人,頗急經營,争先進用。”《宋史·王禹偁傳》:“五曰親大臣,遠小人,使忠良蹇諤之士,知進而不疑,姦憸傾巧之徒,知退而有懼。” 清 方苞 《書泾陽王佥事家傳後》:“國之将興,其時非無姦憸陰賊之臣也,政教方明,而賢者持其樞柄,則務自矯革以取所求,或伏抑而不敢逞。”

(2).奸邪的人。《新唐書·裴度傳》:“始,議者謂 度 無援奧,且久外,為姦憸拫抑,慮帝未能明其忠。” 宋 王安石 《和平甫舟中望九華山》之二:“挺身百辟上,附麗無姦憸。”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奸憸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奸憸”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出現在曆史文獻中,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解釋如下:

詞義解析

  1. 基本含義

    • 形容詞義:指奸詐、邪惡的行為或品性。例如宋代歐陽修在奏折中提到“姦憸小人”,形容這類人狡詐陰險。
    • 名詞義:指奸邪之人。如《新唐書·裴度傳》中用“姦憸”代指朝中阻礙忠良的惡勢力。
  2. 字形與引申

    • “奸”本義為狡詐、不忠(如“奸細”“奸詐”)。
    • “憸”單獨使用時亦含“奸邪”之意,兩字組合強化貶義,多用于批判品行不端者。

文獻用例


使用場景

該詞多用于曆史、文學語境,現代漢語已罕用。需注意其與“奸舋”(jiān xìn,指不軌行為)、“奸蠹”(貪腐官吏)等形近詞的區别。

若需進一步考證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新唐書》《歐陽修文集》等古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奸憸的意思

《奸憸》是一個古漢語詞彙,意思是狡詐、狡猾的人。指那些心思詭谲、陰險狡猾的人。

部首和筆畫

《奸憸》這個詞的部首是手,它包含了24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奸憸》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獻《說文解字》。在繁體字中,奸憸被寫作「儉狠」。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奸憸的寫法略有不同。奸字的舊體寫法中,部首手寫在上方,下面寫着兩個“艮”字,表示狡詐狠毒。憸字的舊體則是部首心寫在上方,下面寫着“音”,表示此為音義借用的字。

例句

1. 那個人看似和善,實際上心機深沉,極其奸憸。

2. 小明被他的奸憸同桌騙了很多次,終于認清了他的真面目。

3. 這個奸憸的商人用各種手段牟取暴利,令人作嘔。

組詞

奸猾、奸邪、奸狡

近義詞

狡猾、狡詐、狡黠

反義詞

真誠、善良、正直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