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侄的意思、從侄的詳細解釋
從侄的解釋
堂房侄子。 唐 杜甫 《醉歌行》自注:“别從侄 勤 落第歸。” 唐 牛肅 《紀聞·吳保安》:“其鄉人 郭仲翔 ,即 元振 從姪也。”
詞語分解
- 從的解釋 從 (從) ó 依順:順從。盲從。從善如流。 采取,按照:從優。 跟隨:願從其後。 跟隨的人:侍從。仆從。 參與:從業。從政。投筆從戎。 由,自:從古至今。從我做起。 次要的:主從。從犯。 宗族中次于
- 侄的解釋 侄 í 弟兄的兒子,同輩男性親友的兒子:侄兒。侄女。叔侄。子侄輩。侄孫。 ' 筆畫數:; 部首:亻;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從侄”的詞義解釋,綜合多個權威來源信息如下:
-
基本定義
從侄指堂房侄子,即父親的兄弟(伯父或叔父)的兒子。根據傳統親屬稱謂,屬于“從父侄”,即同一祖父的旁系親屬關系。
-
擴展解釋
- 從侄分為從父侄與從母侄。其中:
- 從父侄:父親的兄弟(伯父/叔父)的孫子,即堂兄弟的兒子。
- 從母侄:母親的姐妹(姨母)的孫子,即姨表兄弟的兒子(但此用法較少見,現代更常用“表侄”)。
-
曆史用例
- 唐代杜甫在《醉歌行》自注中提到“别從侄勤落第歸”,說明該詞在古代文獻中用于描述親屬關系。
-
現代使用場景
主要用于傳統家族語境或文獻中,現代口語中更常用“堂侄”或直接說明親屬關系(如“叔叔家的兒子”)。
從侄的核心含義是父親的兄弟之子(即堂侄),屬于中國傳統親屬稱謂中的旁系血親。如需進一步了解複雜分支(如從母侄),可參考古代文獻或族譜研究。
網絡擴展解釋二
侄,是一個中文詞彙,代表着家族關系中的一種親屬關系。它通常用來形容父母的兄弟或姐妹的兒子,也就是叔伯的兒子。
下面是侄字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信息:
- 拆分:從上至下分為「亻」和「至」兩部分。
- 部首:「亻」是邊偏旁,表示與人有關的意義。
- 筆畫:「亻」部一畫,「至」部五畫,總共六畫。
侄字來源于古代漢字演變過程中的一種寫法,并非繁體字。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侄字的原始形态是「」。在這個形态中,可以看到字的上半部分寫作「卩」,下半部分則寫作「至」。在隸書和篆書階段,這個字的形态有所變化,最終演化成現代的「侄」字形态。
以下是侄字的一些例句:
1. 我的侄子非常聰明,拿了學校的獎學金。
2. 他是我的舅父的侄子,我們算是遠房親戚。
一些與侄相關的組詞包括侄女、侄子、堂侄、表侄等。侄女代表父母的兄弟或姐妹的女兒,而堂侄和表侄則是用來區分親戚在家族中的輩分關系。
侄的近義詞可以是外甥,反義詞則是叔甥。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