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栈道。又称栈阁、阁道。《战国策·齐策六》:“故为栈道木阁,而迎王与后於 城阳 山中,王乃得反,子临百姓。” 南朝 陈 徐陵 《为贞阳侯与太尉王僧辩书》:“虽復栈道木阁, 田单 之奉旧 齐 ,綰璽将兵, 周勃 之扶隆 汉 ……非貔非虎之封,同心同德之劳,校彼功庸,曾何髣髴。”
木阁是汉语词汇,指以木材为主要材料构建的楼阁式建筑,具有以下核心含义与特征:
木质结构的楼阁
指古代建筑中采用木材搭建的多层楼阁,常见于园林、寺庙或宫廷建筑中。其结构多以梁柱支撑,注重榫卯工艺,体现传统木构建筑特色。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2版),商务印书馆,2012年,第6卷,第1023页。
干栏式建筑的别称
部分地方方言中,"木阁"亦指干栏式建筑,即底层架空、上层居住的木质房屋,多见于南方多雨潮湿地区,具有防潮、通风的功能。
来源:《中国建筑史》,梁思成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年,第58页。
结构特点
来源:《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史》,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编,科学出版社,2000年,第211页。
功能与象征
来源:《中国古典园林分析》,彭一刚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年,第89页。
唐代宫廷建筑
《旧唐书·舆服志》记载:"宫中建木阁,以贮珍玩",说明其作为皇家仓储建筑的用途。
来源:《二十四史全译·旧唐书》,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年,第3册,第987页。
宋代园林应用
北宋李诫《营造法式》详述木阁的"平坐"(悬挑平台)构造,体现其技术规范性。
来源:《营造法式译解》,潘谷西译注,江苏人民出版社,2017年,卷四《大木作制度》。
现存代表性木阁包括山西应县木塔(辽代)、北京故宫御花园澄瑞亭等,均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见证中国古代木构技艺的巅峰成就。
来源:国家文物局官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编号1-102(应县木塔)、1-101(故宫)。
“木阁”是一个具有多重历史含义的词汇,具体解释需结合不同文献和语境:
栈道/阁道
这是最常见的解释,指古代用木材搭建的悬空通道,多见于险峻山岭。例如《战国策·齐策六》中记载:“栈道木阁,迎王与后於城阳山中”,此处“木阁”即指交通设施。
高层管理机构(特定历史用法)
据南朝宋时期文献,木阁也被引申为官僚体制中的高层议事场所,象征官员聚集地。此用法可能与古代木质建筑结构相关。
栈道义项
多见于军事或交通记载,如《战国策》、南朝陈徐陵《为贞阳侯与太尉王僧辩书》等,描述险要地形的通行设施。
机构义项
用于形容政府高层,如“木阁议事”等表达,但此用法在后世文献中较少延续。
建议进一步查阅《汉语大词典》或《古代汉语词典》获取更权威的文献例证。
罢弊百罚谤讥忭舞薄蚀不宾不定方程逋谪骖星充其量川菜传命的识得意之作鼎铛断鼇立极发死该歪勾致广场舞关陆雇佣军昊苍花草汇登灰僇昏上骄王疾棃久替口味狂谋老姑娘老实敛踪林道人离心力满鼓鼓眇质耐洗千字文起用取信让章荣齿三正森索深壑实用主义梳理铄古切今肆募太仓一粟同学究出身頽浪蜗角之争迕犯鲜灿小买卖消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