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栈道。又称栈阁、阁道。《战国策·齐策六》:“故为栈道木阁,而迎王与后於 城阳 山中,王乃得反,子临百姓。” 南朝 陈 徐陵 《为贞阳侯与太尉王僧辩书》:“虽復栈道木阁, 田单 之奉旧 齐 ,綰璽将兵, 周勃 之扶隆 汉 ……非貔非虎之封,同心同德之劳,校彼功庸,曾何髣髴。”
“木阁”是一个具有多重历史含义的词汇,具体解释需结合不同文献和语境:
栈道/阁道
这是最常见的解释,指古代用木材搭建的悬空通道,多见于险峻山岭。例如《战国策·齐策六》中记载:“栈道木阁,迎王与后於城阳山中”,此处“木阁”即指交通设施。
高层管理机构(特定历史用法)
据南朝宋时期文献,木阁也被引申为官僚体制中的高层议事场所,象征官员聚集地。此用法可能与古代木质建筑结构相关。
栈道义项
多见于军事或交通记载,如《战国策》、南朝陈徐陵《为贞阳侯与太尉王僧辩书》等,描述险要地形的通行设施。
机构义项
用于形容政府高层,如“木阁议事”等表达,但此用法在后世文献中较少延续。
建议进一步查阅《汉语大词典》或《古代汉语词典》获取更权威的文献例证。
木阁是一个汉字词语,由「木」和「阁」两个字组成。
「木」是一个汉字的偏旁部首,表明了与木材、树木相关的意思;它的笔画数为4。
「阁」是另一个汉字,它的上部分是「门」字,下部分是「阝」字,表示房屋;它的笔画数为8。
「木阁」一词最初来源于古代建筑中的一种建筑形式,即建在树上的小房子,用来观赏景色或读书写字。后来,「木阁」被借指为藏书楼、书堂之意。
「木阁」的繁体字为「木閣」。
在古时候,「木阁」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形状与现代汉字相似。
1. 他每天都去图书馆里的木阁阅读。
2. 这座古老的寺庙还保存着一座宏伟的木阁。
组词:木屋、木桌、木椅。
近义词:书屋、藏书楼。
反义词:石亭、铁楼。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