踣鹿的意思、踣鹿的詳細解釋
踣鹿的解釋
(1).《左傳·襄公十四年》:“譬如捕鹿, 晉 人角之,諸戎掎之,與 晉 踣之。”後以“踣鹿”比喻得到旁人幫助。
(2).指援助他人。 王闿運 《哀江南賦》:“臨 湘 蒼黃,危巢不覆。桓桓總兵,功齊踣鹿。”
詞語分解
- 踣的解釋 踣 ó 跌倒:屢踣屢起。 倒斃,僵死,破滅:踣其國家。踣斃不振。 筆畫數:; 部首:足; 筆順編號:
- 鹿的解釋 鹿 ù 哺乳動物,四肢細長,尾短。雄鹿頭上有樹枝狀的角。毛多為棕褐色,有的有花斑或條紋。聽覺和嗅覺都很靈敏。種類很多,常見的有梅花鹿、水鹿、白唇鹿、馬鹿等。 方形的糧倉:“市無赤米,而囷鹿空虛。” 粗
網絡擴展解釋
“踣鹿”是一個源自古代文獻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詞源與典故
該詞最早出自《左傳·襄公十四年》,原文以捕鹿為喻:“晉人角之,諸戎掎之,與晉踣之”,描述晉國主攻鹿角、戎人牽制鹿足的合作捕獵場景,後引申為借助他人力量共同完成目标。
二、本義與引申義
-
本義
指通過分工協作捕獲獵物,強調集體行動的重要性。
-
引申義
- 比喻得到幫助:如提到“比喻得到旁人幫助”;
- 指代援助行為:如王闿運《哀江南賦》中“功齊踣鹿”即用此意。
三、字義分解
- 踣(bó):意為跌倒,引申為制服、使倒下(如捕鹿時使其倒地);
- 鹿(lù):本指動物,此處代指需合作完成的目标。
四、現代用法
該詞屬于古漢語遺存,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多出現在文學或曆史語境中,強調協作或互助關系。例如描述團隊合作項目時,可用“如踣鹿之協”作比喻。
網絡擴展解釋二
踣鹿(bó lù)是漢字詞語,具有以下含義、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漢字寫法、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意思:指鹿在山間奔跑時發出的聲音。
部首和筆畫:踣鹿的部首是⾧(zhǎng)部,總共有12個筆畫。
來源:踣鹿一詞的來源不詳。
繁體:踣鹿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踣鹿。
古時漢字寫法:踣鹿在古時的漢字寫法與現代寫法相同。
例句:山林中的踣鹿聲吸引了我們的注意。
組詞:踣鹿沒有常用的組詞搭配。
近義詞:鹿叫、鹿鳴。
反義詞:無。
希望以上信息符合您的要求!如果您還有其他問題,歡迎繼續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