鈎挐的意思、鈎挐的詳細解釋
鈎挐的解釋
猶捉拿。 唐 司空圖 《共命鳥賦》:“鉤挐其外,膠緻其中。”
詞語分解
- 鈎的解釋 鈎 (鈎) ō 懸挂或探取東西用的器具,形狀彎曲,頭端尖銳:鈎子。秤鈎兒。火鈎子。 形狀像鈎子的:蠍的鈎子。鈎針。 漢字筆形之一(亅、乛、乚、??、??、??、乙等)。 用鈎形物搭、挂或探取:鈎住樹枝
- 挐的解釋 挐 ú 紛亂:“枝煩挐而交橫。” 連續;連結。 糅雜。 古通“桡”,船槳。 姓。 挐 á 同“拿”。 筆畫數:; 部首:手;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鈎挐”是一個較為生僻的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1.基本解釋
- 拼音:gōu ná()。
- 詞義:指“捉拿”,常用于古代文獻中描述逮捕、牽引的動作。例如唐代司空圖《共命鳥賦》中的“鈎挐其外,膠緻其中”,比喻通過内外手段控制事物()。
2.字形與構成
- “挐”的解析:
- 讀音為“ná”時,是“拿”的異體字,表示抓取或控制()。
- 讀音為“rú”時,有“紛亂”“牽引”等意,但在“鈎挐”中取“ná”音,與“鈎”組合強調通過鈎狀物或手段進行捕捉。
3.現代使用
-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極少使用,多見于古籍或學術研究()。若需表達類似含義,可替換為“抓捕”“鈎取”等常見詞彙。
4.相關拓展
- 需要注意區分“鈎挐”與“鈎芺”(一種藥用植物)、“鈎蚴”(寄生蟲幼蟲)等同音或形近詞彙()。
建議在閱讀古籍或研究古漢語時重點關注此詞,日常使用中可優先選擇現代常用表達。
網絡擴展解釋二
鈎挐的意思
鈎挐(gōu, nuó)是一個常用的漢字詞語,可以表示“扣住”、“搭扣”等動作。
拆分部首和筆畫
鈎挐的部首是鈎(钅),筆畫數為11畫。
來源
鈎挐源自于古代漢字,是由鈎和挐組合而成的,具有實用性和扣連性的特點。
繁體
繁體字為鈎挪。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鈎挐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但整體形态基本保持一緻。
例句
1. 他用鈎挐扣住門扉,不讓任何人進入。
2. 這個鈕扣設計得很巧妙,隻需輕輕一推,就能将其鈎挐合上。
組詞
1. 鈎扣:表示用鈎子和挐子組合起來的扣子的意思。
2. 扣挐:與鈎挐相同,表示扣住、搭扣。
3. 挐鈎:與鈎挐相同,表示用挐子鈎住或扣住的動作。
近義詞
1. 扣住:表示用手指或其他器具固定住,使不能動彈。
2. 搭扣:表示兩個物體之間相互連接的動作。
3. 扣緊:表示把扣子或其他連接物件牢固地結合在一起。
反義詞
1. 松開:表示放開原本被扣住或固定住的物品。
2. 解開:表示拆解原本被連接、扣住或系固住的東西。
3. 打開:表示将原本關閉、封住或捆綁的事物敞開。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