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納履的意思、納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納履的解釋

(1).穿鞋。《樂府詩集·相和歌辭七·君子行》:“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 明 方孝孺 《息耕亭記》:“彼晨而興,纓冠納履。”《鏡花緣》第八三回:“所以 信陵君 為 侯生 執轡, 張子房 為 圯上老人 納履,後來興王定霸,做出許多事業。”

(2).借指辭别。 明 陶宗儀 《辍耕錄·屦舄履考》:“古人舄、屨、履至階必脫,唯著韤而入…… 漢 賜劍履上殿,是不賜則不敢著履上殿明矣。諫不行則納履而去。納,結也。” 明 張居正 《答浙江吳巡撫書》:“未有勳庸以報知遇,即納履而去,忠義之士,固如是乎?”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納履(nà lǚ)是漢語中一個具有雙層含義的詞彙,既指具體的動作行為,也蘊含深刻的處世哲學。其釋義及用法如下:


一、字面釋義:穿鞋的動作

指彎腰穿上鞋子,屬日常生活行為。《漢語大詞典》明确記載:“納履,穿鞋。”

典籍例證:

《禮記·曲禮上》有“俯而納履”之句,描述古人保持禮儀姿态時彎腰穿鞋的動作。此用法在《古代漢語詞典》中亦被收錄為基本義項 。


二、引申義:行事謹慎,防微杜漸

此義項源于《周易·履卦》典故:“履虎尾,不咥人,亨。” 指踩到虎尾卻未被咬,喻示謹慎行事可化險為夷。後世将“納履”引申為:


三、文化典故溯源

“納履決踵”成語出自《莊子·讓王》:“納履而踵決”,描寫曾子貧寒至穿鞋即露腳跟,後引申為安貧樂道的精神。此典故深化了詞彙的文化内涵,見于《中華成語大辭典》 。


權威參考文獻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商務印書館,2020年.
  2. 《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2016年.
  3. 《周易譯注》,黃壽祺校釋,上海古籍出版社.
  4. 《中華成語大辭典》,中華書局,2019年.

(注:為符合學術規範,此處僅标注文獻來源。線上資源可參考權威平台如“漢典”(zdic.net)、“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ctext.org)的典籍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

“納履”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傳統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兩種解釋:

1.穿鞋

2.借指辭别

其他争議解釋

“納履”的核心含義集中于具體動作(穿鞋)和抽象行為(辭别),使用時需結合古文語境。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樂府詩集》《鏡花緣》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覽...

保據本息波喳不夜不足多拆賬丑寶從卒悴薄存款單宕子調救締約國斷袖分桃飛饷斧鑿痕革圖易慮構陷怪事咄咄固體物理學含元殿喝命鶴翼圍候賀黃竹筒胡雕剌會鈔回軟醬豆借用借字祭掃倔強客将軍快嘴良綏臨朝禮鼠邏逤昧揥麪牲溟洲齧骨盤格庖羞陪臣國蓬廬如何審定省功收維孫敖添丁天命透子瓦塼畏法香莼小傳胪洩洩悠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