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詞牌名。原為唐代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本名《摸魚子》。雙調,一百十六字,押仄聲韻。
“摸魚兒”一詞主要有兩層含義,需結合文學與語言文化背景綜合理解:
“摸魚兒”是唐宋時期流行的詞牌名,又稱“摸魚子”“買陂塘”“雙蕖怨”等,源自唐代教坊曲《摸魚子》。其特點為:
“摸魚兒”在口語中衍生出比喻義:
以辛棄疾詞為例:
原文節選:
“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惜春長怕花開早,何況落紅無數……”
解析:表面寫惜春之情,實則寄托對南宋朝廷偏安一隅的憂慮,婉約中蘊含豪放風骨。
“摸魚兒”既是古典文學的重要詞牌,也是反映社會心态的語言現象。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作品,可參考權威文獻或詩詞鑒賞集。
摸魚兒是一個漢語詞彙,常用于形容某人工作時懶散消極,不認真或者不努力地工作,而是偷閑、玩樂或打瞌睡。這個詞彙源自中國農村的一種傳統漁業方式——摸魚。摸魚是指在魚塘或者河流中用手抓捕魚類。魚類通常在夜間更活躍,所以摸魚兒往往在白天魚兒休息時進行。因此,摸魚兒逐漸成為形容某人工作時不認真負責的俚語。
摸魚兒這個詞彙由兩個漢字組成,分别是“摸”和“魚”。其中,“摸”的部首是手(扌),總筆畫數為12;“魚”的部首是魚(魚),總筆畫數為8。
摸魚兒一詞源于中國的民間語境,首次出現在古代小說《紅樓夢》中。這個詞被廣泛傳播後,逐漸成為中國流行的俚語,并在現代社會中被廣泛使用。在繁體字中,摸魚兒可以寫作“摸魚兒”。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差異。對于摸魚兒這個詞,古時候可能有不同的寫法。然而,由于該詞彙的使用較為流行,若出現其他寫法,也很快被統一為現代漢字寫法。
1. 他整天摸魚兒,一點兒工作都不幹。
2. 我今天摸了一整天的魚兒,一點進展都沒有。
3. 老闆發現他總是摸魚兒,決定開除他。
與摸魚兒相關的詞彙有:摸魚、摸魚兒興、摸魚族。
近義詞:偷懶、遊手好閑。
反義詞:勤奮、努力。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