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ouse for guarding tomb] 也作“廬墓”。古時為了表示孝順父母或尊敬師長,在他們死後的服喪期,為守護墳墓而蓋的屋舍,叫做“廬冢”。廬,屋舍,冢,墳墓
褒之廬冢也。—— 宋· 王安石《遊褒禅山記》
墓旁廬舍。 宋 王安石 《遊褒禅山記》:“今所謂慧空禪院者, 襃 之廬冢也。”
“廬冢”是古代中國的一種喪葬習俗,指在父母或師長去世後的服喪期間,為守護墳墓而在其旁搭建的臨時屋舍。以下是詳細解釋:
定義與别名
廬冢(拼音:lú zhǒng,注音:ㄌㄨˊ ㄓㄨㄥˇ)又稱“廬墓”,由“廬”(屋舍)和“冢”(墳墓)兩字組成,特指服喪期間為表達孝道或尊師而在墓旁居住的臨時居所。
曆史背景與功能
古人通過搭建廬冢,在守喪期内(通常為三年)居住其中,以示對逝者的哀悼與尊敬。這一習俗體現了儒家文化中“孝”與“禮”的核心思想。
文獻例證
宋代王安石在《遊褒禅山記》中提到:“今所謂慧空禅院者,褒之廬冢也。”此例說明廬冢的遺迹可能在後世演變為宗教場所。
注音與釋義擴展
該詞在《漢語大詞典》中釋義為“墓旁廬舍”,現代多用于古文解析或文化研究場景,英文可譯為“house for guarding tomb”。
廬冢是一個含有濃厚哲理意味的漢字詞語,它指的是人們的祖先的墓地。這個詞由兩個部分組成,"廬"表示住所,指的是供人修建的住宅,"冢"意為墓地,也就是人們安葬祖先的地方。因此,廬冢的含義就是祖先居住的地方和他們安葬的墓地。
廬冢的第一個部首是"廣",它表示地面,代表着人們生活和建造房屋。第二個部首是"冢",它是和志早這個漢字中的"土"部相關的,表示土地。"廬"有12個筆畫,"冢"有7個筆畫。
廬冢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古代詩經中,具體出自《邶風·靜女》:“廬冢靜以岩。”它在古代文獻中出現頻繁,并且被廣泛使用。在繁體字中,"廬"的上部多寫成"廣",下部寫成"餘","冢"則保持不變。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有很多變化,廬冢也不例外。例如,其中的"冢"在古代寫成"冢"字旁加上"土"字旁組成。而"廬"在一些古代文獻中被寫成"廣"字加上"戶"的組合,表示一個屋子。
廬冢淩霄,記憶永存。
那座廬冢已久矣,在歲月的沖刷下依然保存完好。
廬殿(指宮殿)、廬山(山名)、廬舍(住所)、廬陵(地名)
墓地、陵園、墳墓
住所、居住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