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廬冢的意思、廬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廬冢的解釋

[house for guarding tomb] 也作“廬墓”。古時為了表示孝順父母或尊敬師長,在他們死後的服喪期,為守護墳墓而蓋的屋舍,叫做“廬冢”。廬,屋舍,冢,墳墓

褒之廬冢也。—— 宋· 王安石《遊褒禅山記》

詳細解釋

墓旁廬舍。 宋 王安石 《遊褒禅山記》:“今所謂慧空禪院者, 襃 之廬冢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廬冢"(lú zhǒng)是漢語中的一個複合詞,特指古代在父母或師長墳墓旁搭建的簡陋房舍,供守喪期間居住,是傳統喪葬文化的重要體現。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詳細解析其含義:


一、字義分解

  1. 廬(廬)

    • 本義:簡陋的房屋。《說文解字》釋為“寄也,秋冬去,春夏居”,指臨時搭建的居所。
    • 引申義:守喪時搭建的草屋,如“結廬”(構築守喪小屋)。
  2. 冢(塚)

    • 本義:高大的墳墓。《爾雅·釋山》稱“山頂曰冢”,後引申為隆起的墳丘。

合成詞義:在墳墓旁搭建的臨時居所,用于服喪期間居住,表達對逝者的哀思與孝道。


二、文化内涵與曆史背景

廬冢制度源于周代喪禮,是儒家“孝道”的實踐形式之一。據《禮記·喪大記》記載,子女需在父母墓旁“居倚廬”,守喪三年(實際為25個月),期間不飲酒食肉、不婚嫁娛樂,以示哀悼。這一制度在漢代被納入禮法,成為士大夫階層普遍遵循的規範。

典型曆史案例:


三、權威詞典釋義

  1.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廬冢:古人于父母或師長墓旁搭建的草屋,守喪期間居住。”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7卷,第102頁(注:此為官網鍊接,内容需訂閱查閱)

  2. 《辭源》(第三版)(商務印書館)

    “廬冢:同‘廬墓’。守喪時在墓旁搭建的屋舍。”

    來源:《辭源》網絡版(需注冊使用)

  3. 《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

    “廬冢:守墓之屋。如‘今所謂慧空禅院者,褒之廬冢也’(王安石《遊褒禅山記》)。”

    來源:中華書局2004年版,第987頁。


四、文學與文獻例證

  1. 王安石《遊褒禅山記》:

    “今所謂慧空禅院者,褒之廬冢也。”

    → 印證宋代仍保留“廬冢”稱謂,且常被後世寺院沿用。

  2. 《晉書·孝友傳》:

    “王裒廬于墓側,旦夕常至墓前跪拜,攀柏悲號。”

    → 反映魏晉時期廬冢守喪的孝行實踐。


五、現代意義與文化傳承

隨着喪葬簡化,廬冢制度已式微,但其精神内核仍影響東亞文化:


參考文獻

  1.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M].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21.
  2.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 《古代漢語詞典》[M]. 商務印書館, 2014.
  3. 王國軒譯注. 《禮記·喪服四制》[M]. 中華書局, 2016.
  4. 線上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廬冢”是古代中國的一種喪葬習俗,指在父母或師長去世後的服喪期間,為守護墳墓而在其旁搭建的臨時屋舍。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定義與别名
    廬冢(拼音:lú zhǒng,注音:ㄌㄨˊ ㄓㄨㄥˇ)又稱“廬墓”,由“廬”(屋舍)和“冢”(墳墓)兩字組成,特指服喪期間為表達孝道或尊師而在墓旁居住的臨時居所。

  2. 曆史背景與功能
    古人通過搭建廬冢,在守喪期内(通常為三年)居住其中,以示對逝者的哀悼與尊敬。這一習俗體現了儒家文化中“孝”與“禮”的核心思想。

  3. 文獻例證
    宋代王安石在《遊褒禅山記》中提到:“今所謂慧空禅院者,褒之廬冢也。”此例說明廬冢的遺迹可能在後世演變為宗教場所。

  4. 注音與釋義擴展
    該詞在《漢語大詞典》中釋義為“墓旁廬舍”,現代多用于古文解析或文化研究場景,英文可譯為“house for guarding tomb”。

别人正在浏覽...

邊菩薩逼駁測步癡懶鉏犁打狗欺主抵多少砥柱耳杯餌人番木鼈反咬豐混風信年華分朗附統梗概宮鬟關房還麾蚝莆何物洪爐點雪揮拍賤值警辟菊花僚壻狸力笭箐令令曆閱隆美買囑滿理南陸南山壽平米扡擔豈能清泛青蘇情緻寝燕取勢僧曹審權十二女水劍瑣姿肅震騰焰飛芒亭育退課屯亨妥怗瓦棺線絡子斆學相長戲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