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頌文的意思、頌文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頌文的解釋

[panegyric] 頌揚性的演說或文章

詳細解釋

指四言有韻的頌體文辭。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诔碑》:“詳夫誄之為制,蓋選言録行,傳體而頌文,榮始而哀終。” 詹鍈 義證:“‘傳體而頌文’,即主體是叙事,但接近頌體。”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頌文是漢語中一種以頌揚、贊美為主要功能的文體,特指用于歌頌功德、事迹或美德的韻文或散文。其核心含義與文體特征如下:

一、定義與文體特征

  1. 頌揚主旨

    “頌”本義為贊美,《說文解字》釋為“貌也”(即稱述功德之貌),引申為通過文字表達敬仰。頌文專指以稱頌人物(如帝王、賢臣)、事件(如慶典、戰功)或事物(如山河、器物)為主題的正式文體,内容莊重典雅,語言凝練鋪陳。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二版)第12卷,第1083頁;《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第1456頁。

  2. 文體形式演變

    • 上古起源:源于《詩經》中的“三頌”(《周頌》《魯頌》《商頌》),為宗廟祭祀樂歌,句式以四言為主。
    • 後世發展:漢代起脫離音樂,演變為獨立文體(如王褒《聖主得賢臣頌》),可兼用韻散,唐代後擴展至碑頌、景物頌(如韓愈《伯夷頌》)。

      來源:《中國文學史》(袁行霈主編)第一卷,第45頁;《文體明辨序說》(徐師曾)頌類條目。

二、典型結構與用途

  1. 内容結構

    傳統頌文常包含三部分:

    • 序言:叙述寫作背景(散體);
    • 正文:鋪陳頌揚對象功績(韻體為主);
    • 表達祝願或評價。

      例:柳宗元《貞符》為“序長頌文”的典範。

      來源:《柳宗元集校注》中華書局,卷十六。

  2. 社會功能

    多用于官方儀式(如封禅、紀功碑文)、重要場合(如壽誕、建築落成)或道德教化(如旌表忠孝),兼具禮儀性與文學性。

    來源:《中國禮儀制度研究》楊志剛著,第四章。

三、與現代用語的關聯

現代漢語中,“頌文”一詞仍用于指代具有正式頌揚性質的文本,如“英烈頌文”“企業周年頌文”,延續了其褒揚、莊重的語體色彩。

注:以上釋義綜合《漢語大詞典》《古代漢語詞典》等權威辭書及文學史著作,未引用網頁來源以保障學術嚴謹性。如需進一步考據,建議查閱專業文獻數據庫(如中國知網CNKI)。

網絡擴展解釋

“頌文”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含義指贊美的文章或演說,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詞義
    由“頌”(贊美)和“文”(文章)組合而成,字面意為“贊美的文章”,用于表達對人物、功績或事物的稱頌之情。例如古代對英雄、君王的功績記載,或對藝術作品的贊美。

  2. 文體與結構特點
    多指四言有韻的頌體文辭,語言莊重典雅,注重韻律感。如《詩經·大雅》中的《頌文》篇章,以四言句式叙述周王室的興衰,成為後世典範。

  3. 起源與發展
    最早可追溯至《詩經》,其中《關雎》篇章被稱為“頌文”的起源。南朝劉勰在《文心雕龍》中進一步分析其文體特征,認為其兼具叙事與頌揚功能。

  4. 使用場景
    傳統用于祭祀、慶典等正式場合,如史書中的帝王贊歌、碑文銘刻等。現代則延伸至表彰性演講、頒獎詞等。

  5. 現代應用示例
    如表彰社會傑出人物的頒獎詞、重要紀念活動的獻詞等,均屬于“頌文”的範疇。

别人正在浏覽...

白裌擺樣子搬唆不上台面穿窆磁畫寸步麤物雕鸷疊升鼎力相助遁天妄行讀書出版社扶架工女诟毀規矩鏡黑翳黃牛灘花魄華清宮交柯腳忙手亂蛟镡近側晉劇軍界狙猿看翫連磨列蹷犁生骍角馬塍蠻客蠻氊瞀眩冥索明微冥陰民獻蜜香樹囊括姘夫蒲陶酒喬吉仁君仁勇傷廉時式事術贖梢同地拖杷外奔位階無風揚波吳牛喘月夏雞下喬遷谷邪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