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荒怠的意思、荒怠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荒怠的解釋

縱逸怠惰。《書·泰誓下》:“今 商王 受 狎侮五常,荒怠弗敬。” 南朝 齊 王儉 《褚淵碑文》:“嗣主荒怠於天位,彊臣憑陵於 荊楚 。” 唐 韓愈 《明水賦》:“明德惟馨,玄功不宰,于以表誠潔,于以戒荒怠。” 明 方孝孺 《與黃希範書》:“謙益虛遜之道消,而驕慢荒怠之風熾。” 清 王拯 《<嬃碪課誦圖>序》:“自二十後出門,行身居業,日即荒怠。”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荒怠”是一個形容詞,主要用于描述人的懶散、懈怠狀态,具體含義及用法如下:

基本釋義

指懶散怠惰、不勤奮努力的狀态,強調對事務的消極态度和責任感缺失。

詳細解析

  1. 詞源與構成

    • “荒”原指土地荒蕪,引申為“荒廢”;“怠”意為懶惰、松懈(參考“怠”字解析)。
    • 組合後表示因懶散而導緻事務荒廢,如《書·康王之诰》中“無自荒怠”即告誡不可懈怠職責。
  2. 使用場景

    • 形容個人或群體對工作、學習的消極态度,如“荒怠學業”“政事荒怠”。
    • 古籍中多用于批評統治者或官員的失職,如《褚淵碑文》提到“嗣主荒怠于天位”。
  3. 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懈怠、懶散、荒疏。
    • 反義詞:勤勉、嚴謹、兢業。

例句參考

注意

該詞多用于書面語境,現代口語中較少使用,但可用于強調嚴肅批評或文學表達。

網絡擴展解釋二

荒怠的意思

荒怠是一個動詞,指懶散、懈怠、偷懶、不努力或不盡職的狀态。

拆分部首和筆畫

荒怠的部首是艹,由2個筆畫組成。

來源

荒怠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語,在文獻中已經可以追溯到《史記·秦始皇本紀》(約公元前86年)中。在現代漢語中,荒怠一詞常用于形容一個人對工作、學習或責任的态度懈怠。

繁體

荒怠的繁體字是荒懶。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荒怠的寫法可能會略有不同。但大體上,它仍然是由“荒”和“怠”兩個字組成。

例句

1. 他對工作的态度一直很荒怠,從不認真對待。

2. 這位學生在考試前荒怠了很多時間,結果沒考好。

組詞

荒怠可以與其他詞組合成新的詞語,例如:

- 懶散:指行為懶洋洋、懶散的狀态。

- 逃避:指回避、避開困難或苦難的行為。

近義詞

與荒怠意思相近的詞語包括:

- 慵懶:指懶散、懶洋洋的狀态。

- 遊蕩:指遊手好閑、四處漫遊而缺乏目标的狀态。

反義詞

與荒怠相反的意思的詞語包括:

- 勤奮:指辛勤、刻苦努力的狀态。

- 用心:指專心、用功、專注的狀态。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