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摹寫的意思、摹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摹寫的解釋

(1) [copy]∶ 照原作謄寫或臨摹

(2) [describe;depict]∶泛指用文字描述;描寫

摹寫人物情狀

詳細解釋

(1).依樣描畫。《後漢書·蔡邕傳》:“及碑始立,其觀視及摹寫者,車乘日千餘兩,填塞街陌。” 宋 趙德麟 《商調蝶戀花》詞:“雖丹青摹寫其形狀,未知能如是工且至否?” 周立波 《掃盲志異》:“ 何 家二媳婦一面照着念,一面用鉛筆在小簿子上作古正經地摹寫。”

(2).描寫;描繪。 宋 蘇轼 《喜劉景文至》詩:“别後新詩巧摹寫,袖中知有 錢塘 湖。” 金 元好問 《遊黃華山》詩:“昨朝一遊亦偶爾,更覺摹寫難為功。” 清 趙翼 《瓯北詩話·查初白詩》:“摹寫景物,脫口渾成,猶其餘技也。” 徐念慈 《餘之小說觀》:“而于摹寫今日家庭之狀态,社會之現象,以為此固吾人耳熟能詳者,奚事贅陳耶?”

(3).依樣規畫。 晉 潘嶽 《西征賦》:“于斯時也,乃摹寫舊 豐 ,制造新邑。故社易置, 枌榆 遷立。街衢如一,庭宇相襲。”

(4).拓印。 唐 封演 《封氏聞見記·繹山》:“邑人疲於供命,聚薪其下,因野火焚之,由是殘缺,不堪摹寫。”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摹寫是漢語中具有複合詞義的動詞,其本義指依照原樣進行模仿書寫或描繪。《說文解字》釋“摹”為“規也”,即按照一定規範仿制;而“寫”在古漢語中通“瀉”,後演變為“傳置”之意,引申為記錄、仿形。

從構詞角度分析,“摹”從手莫聲,本指以手仿形;“寫”從宀舄聲,原指将事物移置他處,二者結合後構成“以手仿形并轉移複現”的核心語義。這一過程既包含對原作的忠實再現,又隱含藝術再創造的空間,例如宋代書法理論《宣和書譜》中記載:“摹寫多失真,然筋骨精神猶可探。”

現代漢語中,“摹寫”的詞義可分為三層次:

  1. 技法層面:指書畫領域對照原作的臨摹技法,如《中國美術辭典》定義為“用薄紙覆原作鈎描輪廓”;
  2. 文學層面:延伸為對客觀事物的細緻描寫,清代劉熙載《藝概》雲“叙事有寓理,有寓情,有寓氣,有寓識,摹寫愈工,所含愈深”;
  3. 認知層面:哲學範疇指主體對客體的符號化再現,如《漢語認知研究》指出“語言摹寫現實存在認知偏差”。

該詞在《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中标注為動詞,包含“模仿書寫”和“描寫事物”雙重釋義,強調通過特定媒介實現形象再現的過程。在實際使用中需注意與“模寫”的異形詞關系,根據《第一批異形詞整理表》推薦使用“摹寫”作為規範詞形。

參考資料:

  1. 漢典“摹”字釋義(https://www.zdic.net/hans/摹
  2.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https://dict.variants.moe.edu.tw/variants/

網絡擴展解釋

摹寫(mó xiě)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根據語境不同可分為以下兩類:

一、基本含義

  1. 臨摹或謄寫
    指按照原作的形态進行複現,常見于書法、繪畫等藝術領域。例如初學者通過“仿紙”或“雙鈎廓填”的方式練習字形結構。
    例句:她剛學習書法時,隻能用仿紙摹寫碑帖()。

  2. 文字描寫或修辭手法
    指用語言對事物進行細緻刻畫,屬于文學創作中的表現方式。例如通過視覺、聽覺、嗅覺等感官體驗描述場景或人物()。
    例句: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摹寫月光下的荷葉,“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點綴着白花”()。

二、延伸分類(修辭學)

在修辭學中,摹寫可細分為:

補充說明

該詞在古籍中早有使用,如《後漢書》提到“摹寫者車乘日千餘兩”,指對碑文的臨摹()。近義詞包括“臨摹”“描繪”,反義詞則為“獨創”“虛構”。

如果需要更深入的文學案例分析,可以參考相關權威詞典(如滬江線上詞典)或修辭學著作。

别人正在浏覽...

鳌禁百日青闆鄣背街本位産蓐超群拔萃雠國慈恺翠羽被打垮大碗島上的一個星期日掉包頂飾墆翳胹合分功伏牛山福氣高宗刻象乖伶廣結良緣過分寒鳴豪毛亨醢鴻钜還須混成協假之極位爵服蕨攗角逐場寬解冷凍連禍憐見旅飲密層層鳴和鸾賠納評注輕玉豈其旗翼氣誼壬奇忍心害理入值賽禱沙化式灋壽數瑣吏塘岸文章魁首沃流憸利郗鑒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