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式灋的意思、式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式灋的解釋

亦作“ 式法 ”。1.法度,規章。《周禮·天官·宰夫》:“以式灋掌祭祀之戒具與其薦羞。” 賈公彥 疏:“言式法者,謂祭祀大小皆有舊法式,依而戒敕,使其具之。” 孫诒讓 正義:“式灋,即《大宰》九式,祭祀之式是也。” 宋 吳自牧 《夢粱錄·六院四轄》:“審計院者,自宮禁朝廷百僚以下,至於内侍、禦士,及於諸軍兵卒,凡賦祿者,以式法審其名數。”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太平天囯·天情道理書》:“萬代從今欽式法,好人正士信名流。”

(2).占卜之法。《漢書·藝文志》五行家有《羨門式法》二十卷。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式灋”是漢語中的古語複合詞,由“式”與“灋”組成,其中“灋”為“法”的異體字。根據《漢語大詞典》和《說文解字》釋義,“式”指法式、規矩,如《周禮·天官》中“以式法掌祭祀之戒具”即強調規範準則;“灋”在《說文解字》中解釋為“刑也,平之如水,從水、廌所以觸不直者去之”,本義為法律、刑罰,引申為普遍遵循的制度。

二者合用時,“式灋”表示古代禮法制度或典章規範,例如《漢書·藝文志》中“式法者,天地之大經”即指代國家治理的根本法則。該詞多見于先秦至漢代的文獻,現代漢語中已罕用,僅存于古籍研究與特定學術論述中。其語義與現代“法規”“制度”相近,但更強調傳統禮制與自然規律相結合的權威性。參考來源包括《漢語大詞典》《古代法律辭典》及《周禮》注疏版本。

網絡擴展解釋

“式灋”是由“式”與“灋”組合而成的古漢語詞彙:

  1. “式”
    本義指“法度、規矩”,如《說文解字》釋為“法也”,引申為儀式、模式或規範,如《周禮》中的“三式”指占卜的三種方法,後也用于表示數學公式或工藝标準。

  2. “灋”
    是“法”的古字,由“氵(水)”“廌(獬豸)”“去”三部分構成:

    • 氵:象征法律如水般公平;
    • 廌:傳說中能辨是非的神獸,代表公正裁決;
    • 去:表示驅逐不公。因此,“灋”強調法律的公正性與強制性。
  3. “式灋”的合義
    可理解為“法式”或“法規”,特指古代成文的制度規範或儀式程式。例如,在《唐律疏議》等文獻中,類似詞彙多用于描述國家律令或禮制章程。

由于“灋”字現已簡化為“法”,現代語境中“式灋”極少使用,多見于研究古代法律或文字的學術領域。如需具體文獻例證,建議查閱《說文解字注》或秦漢簡帛文書。

别人正在浏覽...

百響賓末倉遽唱義塵塵垂欲蠢驢短罷放下包袱飛行器飛鸾風生感詠根茇桂窟寒庖耗損畫閣混混沄沄昏頭打腦價鈔精兵季孫控阋枯顆樂物梨花闆臨難不恐龍頭竿漉籬馬撾命客末眷喃喃喏喏秾桃旁辟破命啟迪鵲鵲趨教紉箴散缺騷頭誓泉之譏士坦獅子林死光思賢如渴死義碎首糜軀訴寃天隨挺切土畜玩讀鹜角黍享儀閑深裡賢嗣小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