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豈其的意思、豈其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豈其的解釋

(1).猶何必。《詩·陳風·衡門》:“豈其食魚,必河之魴。豈其取妻,必 齊 之 姜 。” 鄭玄 箋:“此言何必河之魴然後可食,取其口美而已;何必大國之女然後可妻,亦取貞順而已。”《漢書·王貢兩龔鮑傳序》:“ 谷口 鄭子真 不詘其志,耕於巖石之下,名震於京師,豈其卿?豈其卿?” 清 李調元 《勦說·豈其卿》:“豈其卿者,猶雲何必卿也。”

(2).猶難道。《左傳·昭公三年》:“ 肸 又無子。公室無度,幸而得死,豈其獲祀?” 杜預 注:“言必不得祀。”《楚辭·離騷》:“豈其有他故兮,莫好脩之害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豈其”是一個文言虛詞組合,主要用于表達反問語氣,帶有強烈的質疑、否定或出乎意料的意味。其核心含義和用法如下:

  1. 核心釋義與語法功能:

    • “豈”: 是主要表示反問的語氣副詞,相當于現代漢語的“難道”、“怎麼”、“哪裡”。
    • “其”: 在這裡主要起加強反問語氣的作用,有時也帶有輕微的指代或推測意味(但在此組合中,反問是核心)。它使整個反問句的語氣更強烈、更委婉或更富有感情色彩。
    • 組合意義: “豈其”連用,相當于“難道”、“怎麼(會)”、“哪裡(能)”,用于構成反問句,表示說話者對某種情況、說法或可能性持強烈的懷疑、否定或驚訝态度。它強調所述内容的不可能性、不合理性或與預期相悖。
  2. 用法與例句解析:

    • 表示強烈的否定或質疑: 這是最常見的用法。
      • 例:《詩經·陳風·衡門》:“豈其食魚,必河之鲂?豈其取妻,必齊之姜?”(難道吃魚,一定要黃河的鲂魚?難道娶妻,一定要齊國的姜姓女子?)—— 這裡“豈其”強烈質疑“食魚必河鲂”、“取妻必齊姜”這種說法的必然性。
      • 例:《左傳·昭公十五年》:“豈其貪一地而棄先王之命?”(難道會為了貪圖一塊土地而背棄先王的命令嗎?)—— 強烈否定“貪地棄命”的可能性。
    • 表示出乎意料或驚訝: 有時也用于表達對某種意外情況的驚訝。
      • 例:《論語·微子》:“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來者猶可追。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接輿歌而過孔子曰:)“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來者猶可追。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 孔子下,欲與之言。趨而辟之,不得與之言。豈其然乎?豈其然乎?(孔子下車,想和他交談。他卻快步避開了,沒能和他交談。難道真是這樣嗎?難道真是這樣嗎?)—— 這裡表達了孔子對隱士接輿避而不見的意外和感慨(“難道真是這樣(避而不見)嗎?”)。
    • 結構位置: “豈其”通常位于句首或謂語動詞之前。
  3. 現代使用與

    • “豈其”在現代漢語中已極少使用,主要出現在對古代文獻的引用、仿古的書面語或特定成語中。
    • 其核心功能始終是構成反問句,表達強烈的質疑、否定或驚訝。理解的關鍵在于把握“豈”的反問本質和“其”的加強語氣作用。
    • 它體現了文言文表達中通過虛詞組合來精确傳達複雜語氣和情感的特點。

說明: 由于未能搜索到可直接引用并符合要求的權威線上漢語詞典鍊接(如《漢語大詞典》、《古代漢語虛詞詞典》等的有效線上條目),以上釋義和例句解析基于語言學及古代漢語研究的共識,并引用了《詩經》、《左傳》、《論語》等經典文獻中的原文作為例證。這些經典本身即是研究古代漢語詞彙用法最權威的“來源”。如需最精确的詞典式解釋,建議查閱權威的紙質版或官方認可的電子版《漢語大詞典》、《古漢語虛詞詞典》等工具書。

網絡擴展解釋

“豈其”是文言中常見的反問副詞組合,主要用于加強語氣或表達質疑,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分析。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1. 基本含義

    • “何必”:表示對某種行為或選擇的質疑,強調無需如此。例如《詩經·陳風·衡門》中“豈其食魚,必河之鲂?”(吃魚何必一定要黃河鲂魚?)。
    • “難道”:用于反問,加強否定或懷疑語氣。如《左傳·昭公三年》中“幸而得死,豈其獲祀?”(即便僥幸得善終,難道還能享有祭祀?)。
  2. 用法特點

    • 多用于古代詩文,通過反問形式表達對既定結論的否定或批判,如“豈其馬上破賊手,哦詩長作寒螿鳴”(難道隻能在戰場上殺敵,不能靜心作詩?)。
    • 現代漢語中較少獨立使用,但可見于仿古文體或成語中,如“豈其然欤”(難道是這樣嗎?)。
  3. 延伸理解

    • 部分現代詞典将其歸為成語,強調“對事物複雜性的質疑”,如“事情豈其如此簡單?”。
    • 需注意語境差異:在部分文獻中,“豈”與“其”可能分屬不同語法成分,需結合上下文判斷。
  4. 常見搭配

    • 與疑問詞連用:如“豈其有他故”(難道有其他原因?)。
    • 否定句式:如“豈其不切齒痛恨于賄囑之商?”(怎能不痛恨行賄的商人?)。

建議結合《詩經》《左傳》等原文例句,或參考漢典、查字典等權威釋義,進一步體會其語用場景。

别人正在浏覽...

步輿參請蠶要策籍剗奪塵鄧鄧楚楚觸羅次舍促忙促急道冠敁敠典執法吊恤頂公二輝犯壘風餐水宿豐狐輔襯覆甕寒徑覈勘遑論黃闼華譽鹄色甲藏用谫材堅額健舌兼洽建設駕艇藉詞雞膚鶴發金介齎調麇居考正科道兩衙門兩姨親裡擋流遠絡秀滅相惱巴巴紐約大學清間青鳥使山輿哨卒設禁世經市畝收璧雙鴛通塗忤恨無字兒空瓶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