鳌禁的意思、鳌禁的詳細解釋
鳌禁的解釋
亦作“鰲禁”。翰林院的别稱。 宋 司馬光 《神宗皇帝挽詞》之四:“鼇禁叨承詔,金華侍執經。” 明 高明 《琵琶記·才俊登程》:“行看取,朝紫宸,鳳池鼇禁聽綸。” 明 李東陽 《生日邃庵太宰贶以長律用韻自述并答雅懷》:“公退久違鰲禁直,友聲先和鳥鳴篇。” 明 無名氏 《鳴鳳記·拜谒忠靈》:“職居鰲禁,名重鸞坡。”
詞語分解
- 鳌的解釋 鳌 (螯) á 傳說中海裡的大龜或大鼈。 筆畫數:; 部首:魚; 筆順編號:
- 禁的解釋 禁 ī 受得住,耐久:禁受。禁得住。禁不起。弱不禁風。 忍耐,制止:不禁笑起來。 禁 ì ㄐㄧㄣˋ 不許,制止:禁止。禁絕。禁書。禁令。禁賭。禁欲。禁锢。情不自禁。 法律或習慣上制止的事:犯禁。違
網絡擴展解釋
“鳌禁”是古代對翰林院的雅稱,主要用于文獻或文學作品中,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解釋:
詞義解析
-
基本含義
“鳌禁”由“鳌”和“禁”組成:
- 鳌:傳說中海裡的大龜,象征尊貴地位(如“獨占鳌頭”指科舉中狀元)。
- 禁:指禁苑,即皇家宮苑。
合稱“鳌禁”代指翰林院,因翰林院為皇帝近侍機構,地位顯赫。
-
文獻例證
- 宋代司馬光《神宗皇帝挽詞》提到“鳌禁叨承诏”,指在翰林院任職。
- 明代高明《琵琶記》中“鳳池鳌禁聽綸”,以“鳌禁”指代翰林院起草诏書的職能。
-
其他别稱關聯
翰林院另有“鳳池”“鸾坡”等雅稱,與“鳌禁”類似,均通過神話意象凸顯其重要性。
注意點
- 部分非權威來源(如)将“鳌禁”解釋為“對強大力量的限制”,此說法缺乏文獻依據,可能為現代誤讀。
- 該詞現代極少使用,多見于古典文學或曆史研究場景。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漢典》《琵琶記》等古籍或權威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鳌禁》這個詞的意思是指嚴厲禁止或限制某種行為或活動。它的部首是 “魚”和“止”,總共有14個筆畫。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鳌”本意是指大魚,而“禁”則表示禁止。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為「鰲禁」。
古代寫作《鳌禁》的方式可能稍有不同,但基本上與現代漢字相似。例如,唐代的記載中,字形略有差異,但總體上還是采用了“魚”和“止”兩個部首的寫法。
以下是一個例句:政府對毒品的鳌禁措施非常嚴格。
一些與《鳌禁》相關的詞彙有:限制、禁令、禁止等。
至于近義詞,你可能會考慮使用:禁令、禁忌、限制等等。
反義詞則可能包括:寬容、允許、自由等。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