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悲鳴。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濕馀水》:“曉禽暮獸,寒鳴相和,羇官遊子,聆之者莫不傷思矣。” 南朝 梁 江淹 《别賦》:“棹容與而詎前,馬寒鳴而不息。”
“寒鳴”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悲鳴,常用來形容凄涼、哀傷的聲音或情感表達。以下是詳細解釋:
文學意象
多用于古典詩文,通過“寒鳴”渲染悲涼氛圍。例如:
情感延伸
可引申為人在困境中的哀歎或孤獨心境,如“羁官遊子,聆之者莫不傷思”。
“寒鳴”是漢語中典型的意境化詞彙,通過自然聲音映射人類情感,常見于古典文學,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深層哀婉意蘊。
寒鳴是指鳥類在寒冷的季節中發出的鳴叫聲。鳴聲通常低沉且悲涼,給人一種寒冷的感覺。這個詞也可用來形容其他事物發出的類似的聲音,例如寒風吹過樹林時的嗚咽聲。
寒(部首: 148 冫, 8筆)鳴(部首: 196 鳥, 9筆)
寒鳴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學作品。在古代詩歌中,例如《聲聲慢·寒蟬凄切》和《秋夕》等作品中,寒鳴經常被用來描繪秋季的寒冷氣氛。
寒鳴(繁體字)
在古代,寒鳴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然而,在《康熙字典》中,寒鳴的寫法與現代相同。
1. 寒鳴的秋天,讓人感到心靈的寂寞。
2. 黃昏時分,寒鳴的風穿過街巷,使人寒冷至骨。
3. 在寒冷的冬日裡,聽到鳥兒的寒鳴,讓人覺得寂寞無比。
1. 寒鳴聲:指鳥類發出的寒冷的鳴叫聲。
2. 寒鳴秋色:形容秋天的景色中透着寒冷的氣息。
3. 寒鳴風:指在寒冷季節中吹過的嗚咽聲。
凄鳴、寒嚎
溫暖、和鳴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