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賠償繳納虧損。《元典章·戶部七·倉庫》:“中間謂有不足之數,拟合著當該人等依數賠納。”《明史·食貨志四》:“課額每虧,民多賠納。”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莅任·馭衙役》:“尤可恨者,花戶錢糧,年年聽其包攬,裡社吞聲賠納。”
“賠納”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于古代法律或行政語境中,其核心含義為因過失、失職或虧損而需承擔賠償責任。以下是詳細解釋:
“賠納”由“賠”(賠償)和“納”(繳納)組成,字面指賠償并繳納虧損部分。常見于古代官方文書,如《元典章》《明史》等,多用于描述因管理不善、失職或賬目虧空需補足的情形。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更多見于曆史文獻或特定法律文本中。如需表達類似含義,通常用“賠償”“追繳”等替代。
如需進一步了解曆史案例,可參考《元典章》《明史》等文獻,或查看滬江線上詞典的詳細釋義。
《賠納》是一個常用的詞彙,含義是彌補損失或償還某種負擔或責任。
《賠納》這個詞由部首“貝”和“肖”組成,總共有13個筆畫。
《賠納》一詞起源于古代漢語,由于漢字的演變,如今在繁體字中寫作「賠納」。
在古代漢語中,《賠納》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早期的寫法可能是「賠納」或「賠納」。
1. 他因事故造成的損失需要賠納給受害者。
2. 這家公司因違約行為而被判決需要賠納巨額賠償金。
賠付、賠償、賠款、賠罪、賠償金
賠償、補償、賠付、彌補、償還
索賠、索債、追償、收取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