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賠納的意思、賠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賠納的解釋

賠償繳納虧損。《元典章·戶部七·倉庫》:“中間謂有不足之數,拟合著當該人等依數賠納。”《明史·食貨志四》:“課額每虧,民多賠納。”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莅任·馭衙役》:“尤可恨者,花戶錢糧,年年聽其包攬,裡社吞聲賠納。”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賠納”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法律和經濟色彩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因過失、違約或責任承擔而産生的賠償、繳納行為。以下從詞義解析、曆史淵源和使用場景三方面展開說明:

一、詞義解析

“賠”字本義為補償損失,如《說文解字》釋為“補還也”,強調對財物或權益缺損的彌補;“納”指繳納、交付,如《廣雅》注“入也”,含強制履行義務之意。兩字組合後,“賠納”特指因過錯或契約規定必須償付錢款或實物的行為。

二、曆史淵源

該詞可追溯至古代律法體系。例如《唐律疏議·廄庫律》規定“損敗倉庫積聚者,坐贓論,仍令賠納”,表明唐代已将“賠納”作為法律責任形式。明清時期契約文書中亦常見“如有違約,須加倍賠納”等條款,體現其在民事糾紛中的適用性。

三、現代使用場景

  1. 法律領域:指法院判決的損害賠償執行,如《民法典》第1184條關于財産損失計算的規定。
  2. 經濟合同:商業協議中約定的違約賠償義務,例如工程延期導緻的違約金賠納。
  3. 行政管理:行政機關對過失造成的公共財産損失追償,如《行政處罰法》第28條涉及的責令賠納制度。

(參考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唐律疏議譯注》、中國法律數字圖書館)

網絡擴展解釋

“賠納”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于古代法律或行政語境中,其核心含義為因過失、失職或虧損而需承擔賠償責任。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賠納”由“賠”(賠償)和“納”(繳納)組成,字面指賠償并繳納虧損部分。常見于古代官方文書,如《元典章》《明史》等,多用于描述因管理不善、失職或賬目虧空需補足的情形。


二、曆史用例

  1. 元代:如《元典章·戶部七·倉庫》提到“不足之數,拟合著當該人等依數賠納”,即要求責任人按數補足虧空。
  2. 明代:《明史·食貨志四》記載“課額每虧,民多賠納”,指賦稅不足時,百姓被迫承擔補繳責任。
  3. 清代:黃六鴻《福惠全書》批評官吏包攬賦稅導緻民衆“吞聲賠納”,反映強制賠償的社會問題。

三、近義詞與適用場景


四、現代適用性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更多見于曆史文獻或特定法律文本中。如需表達類似含義,通常用“賠償”“追繳”等替代。


如需進一步了解曆史案例,可參考《元典章》《明史》等文獻,或查看滬江線上詞典的詳細釋義。

别人正在浏覽...

幫身北荒崩崩篦簵憯恻長府車轍馬迹重根沖決褡子定式頂珠東翁剁斧石獨運匠心佛光袴給以格扇拱鼠構立古定刀骨髓汗不敢出好力寳擐甲執兵火池活酒火耨掎裳連襼悸慄棘牆絶谷軍臨城下空竹樂屬連璧練日列眉靈應錄蔌戮賊南榮衲裙趨就三合會善騎豎鱗私茶厮炒蘇聯損上益下湯孫癱子踏遊跳白索挑雪填井偷工減料五世其昌限價賢賢易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