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谟诰的意思、谟诰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谟诰的解釋

谟與诰。《尚書》文體名。《舊唐書·文苑傳中·齊澣》:“論駁書詔,潤色王言,皆以古義謨誥為準的,侍中 宋璟 ,中書侍郎 蘇頲 并重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谟诰是漢語中的合成詞,其含義可從字源和文獻用例兩方面解析。

  1. 詞義解析

    “谟”本義為謀略、計劃,如《尚書·大禹谟》中“谟明弼諧”,指治國策略的明确與和諧(來源:《漢語大詞典》)。

    “诰”原指帝王對臣民的告誡文書,後泛指訓誡類文體,如《尚書·康诰》記載周公告誡衛國的内容(來源:《古代漢語詞典》)。

  2. 合成詞含義

    “谟诰”合用特指古代官方文獻中兼具謀略性與訓誡性的文體,多見于《尚書》,如《仲虺之诰》《伊訓》等篇,既包含治國方略,又強調道德勸谕(來源:《中國古典文獻學》)。

  3. 文獻例證

    《文心雕龍·诏策》稱“诰命動民,若天下之有風矣”,體現其教化功能;《說文解字》注“谟,議謀也”,強調其策略性(來源:《文心雕龍譯注》《說文解字注》)。

  4. 文化意義

    谟诰作為古代政治文書的核心形式,反映了“君臣共治”的儒家思想,是研究先秦政治哲學與文體演變的重要材料(來源:《中國政治制度史》)。

網絡擴展解釋

“谟诰”是古典文獻中的複合詞,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詞義

  1. 字源構成
    “谟”指謀略、籌劃(如《尚書》中的“臯陶谟”),;“诰”指帝王頒布的诏令(如《尚書》中的“大诰”)。兩者均為《尚書》的文體名,用于記載君臣議政或帝王訓誡。

  2. 文獻用例
    唐代《舊唐書》提到齊澣在起草诏書時,以“谟诰”為典範,表明其作為古代政治文書的權威性。


二、引申含義

  1. 指代政令與決策
    在曆史語境中,“谟诰”可泛指君主頒布的法令或高瞻遠矚的治國策略。例如,宋代文臣常引用谟诰内容以規範朝政文書。

  2. 象征智慧與規範
    後世将其引申為智慧的代稱,如“以古義谟诰為準的”,強調對傳統治國方略的遵循。


三、現代應用

現代研究中,“谟诰”多作為古典政治文化的術語,用于分析《尚書》文體特征或古代政治思想。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尚書》原文及唐代史書中的相關記載。

别人正在浏覽...

卑謙辯知弊穢骖鸾馭鶴赤鯶褫衿聰明伶俐村寺蕩散碟酌邸寓地震帶國貉古僻衡嶺和旨厚道骺線黃花姑娘回縱互市牙郎谏誨交彩交暢剿定焦耳定律豭豨擊毂摩肩績謀金鼇玉蝀錦城敬鬼神而遠之及期救急扶傷紀載可要匡山寬袍大袖臉黃肌瘦梨眉艾發領袖緑绮琴密處旁近鋪地錢潛存乾儀僑縣傾耳而聽榷取卻卻三千六百釣實務實選樹名説理文天成地平鐵砧猥闶無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