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onest and kind] 待人接物,仁厚不薄
為人厚道
為人善良寬容,不刻薄。 明 張萱 《疑耀·官吏不得受監臨飲食》:“今 曹修 止於尊酒,隨而自首,已為刻薄,法官又以贓罪加之,剖析一條,以為二事,不察人情,不顧大體,非厚道也。”《紅樓夢》第一一七回:“大凡做個人,原要厚道些。” 巴金 《砂丁》四:“ 張先生 相貌厚道,做起事來刻毒!”
“厚道”是一個漢語詞彙,形容為人善良寬容、待人真誠且不刻薄,其内涵可從多個維度理解:
核心特質
指人品正直、待人真誠,言行坦率不虛僞,不欺詐他人。這種品質強調内在的誠實與外在的寬容。例如,厚道之人常以善意化解矛盾,甯願自己吃虧也不願辜負他人信任。
行為表現
厚道體現在“不刻薄、不誇張、表裡如一”,如《紅樓夢》中評價賈政“謙恭厚道”,即待人接物時保持仁厚态度。
文化淵源
源自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厚德載物”思想(《周易》),強調以寬厚德行包容萬物。寒山與拾得的對話也體現厚道精神:“忍他、讓他、避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倡導以德報怨的處世智慧。
現代意義
厚道不僅是個人修養的體現,更是社會交往的基石。它要求人們以心換心、化複雜為簡單,如《菜根譚》所言:“徑路窄處,留一步與人行”。
厚道融合了善良、寬容與智慧,既是傳統美德的傳承,也是現代人際關系的潤滑劑。如需更多文化典故或哲學解析,可參考《周易》《菜根譚》等經典文獻。
厚道是一個中文詞彙,既可以用作形容詞,也可以用作名詞,常常用來形容一個人的品性和行為。它的拆分部首為廠和土,廠表示壇子,土表示土地,意指一個人待人接物如同一個壇子,内心坦誠而真誠。
厚道的筆畫有11畫,其中廠部有2畫,土部有8畫。它的繁體字為厚道。
厚道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論語》中的一句話:“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憤而不發乎?”這句話強調了為人處事應當誠實守信、忠誠正直的重要性,後來人們将忠誠正直的品質稱為“厚道”,并将其作為人際交往的基本準則之一。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和現代有所不同。厚道的古漢字寫法為“厚道”,使用了較為繁複的結構和筆畫。
以下是一些關于厚道的例句:
1. 他是個非常厚道的人,從來不欺騙别人。
2. 作為一個商家,要做生意要講究良心,要厚道。
3. 在困難時刻,隻有互相幫助才能顯示出一個人的厚道。
厚道的組詞有厚道人、厚道事、厚道行等。它的近義詞有誠實、正直、忠誠,反義詞則是虛僞、不誠實、狡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