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紀載的意思、紀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紀載的解釋

[record;put down in writing;entry] 即“記載”

或有紀載。——孫文《<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略> 序》

未有紀載。——[英]赫胥黎著、 嚴複譯《天演論》

詳細解釋

(1).紀,通“ 記 ”。用文字記錄。 漢 王充 《論衡·須頌》:“古之帝王建鴻德者,須鴻筆之臣,褒頌紀載。” 宋 趙與時 《賓退錄》卷九:“ 李延壽 《南北史》成,惟《隋書》别行,餘七史幾廢。大抵紀載無法,詳略失中,故宜行而不遠。” 清 俞樾 《春在堂隨筆》卷八:“在當時不過草草紀載之筆,而字字可入名人法帖中。”

(2).紀,通“ 記 ”。記載事情的文字。 宋 周密 《齊東野語·誅韓本末》:“ 李心傳 蜀 人,去天萬裡,輕信紀載,疎舛因宜。” 清 汪懋麟 《銅鼓歌為樹百給事作》:“工金工木妙 諸葛 ,考之紀載多流傳。”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紀載”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是指将事件、事實或情況記錄下來。以下是基于權威漢語詞典和語言學資料的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記錄、叙述): “紀載”最核心的意思是記錄、記述。它指用文字或其他形式将發生的事情、觀察到的情況、獲得的知識等保存下來,使之得以流傳後世或供他人查閱。例如:“史書紀載了曆代王朝的興衰。”

  2. “紀”與“載”的字義解析:

    • 紀 (jì):本義指絲的頭緒,引申為整理、治理,再引申為記載、記錄。在“紀載”一詞中,“紀”取其“記錄、整理”之義。《說文解字》釋“紀”為“絲别也”,段玉裁注:“别絲者,一絲必有其首,别之是為紀。… 引申之為凡經理之稱,… 亦為記載之稱。”
    • 載 (zǎi):本義指乘坐,引申為承受、擔負,再引申為記錄、書寫(讀 zǎi 時)。在“紀載”一詞中,“載”取其“記錄、書寫”之義。《說文解字》釋“載”為“乘也”,其“記錄”義是後起的引申義。
  3. 與“記載”的關系: “紀載”與更常用的“記載”在現代漢語中是同義詞,意思完全相同,都表示“把事情寫下來”。兩者可以互換使用。例如:“曆史紀載/記載了這段往事。” 但在使用頻率上,“記載”更為常見。

  4. 詞性:

    • 動詞:表示記錄、記述的行為。這是最常用的詞性。例如:“這本書詳細紀載了當地的風俗習慣。”
    • 名詞:指記錄下來的内容或文字材料本身。例如:“這些古老的紀載為我們研究曆史提供了寶貴資料。”
  5. 文獻用例: 該詞在古代文獻中即有使用,體現了其作為記錄手段的功能。例如:

    • 清· 劉大櫆 《焚書辨》:“其所以不毀者,蓋秦之紀載,語多誣妄。”
  6. 同源詞: 與“紀載”意義相近或相關的詞包括:記錄、記述、載錄、登錄、著錄、志(誌)等。

權威來源參考:

網絡擴展解釋

“紀載”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jì zǎi(注音:ㄐㄧˋ ㄗㄞˇ),其含義與“記載”相同,主要用于書面語境。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1. 動詞用法
    指用文字記錄事件、信息或曆史。例如:

    • “或有紀載”——孫文《<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 “古之帝王建鴻德者,須鴻筆之臣,褒頌紀載。”——漢·王充《論衡·須頌》
  2. 名詞用法
    指記錄事件的文字内容。例如:

    • “考之紀載多流傳”——清·汪懋麟《銅鼓歌為樹百給事作》

用法特點


例句參考

  1. “如果第二章是天地創造的紀載,那麼,第一章是什麼?”
  2. “今試一披吾國四千餘年之紀載,而求其利國福民偉大之政治家,商鞅不首屈一指乎?”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論衡》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黯慘匾短璧合珠連逼霄不立文字不能彀騁妍癡兒騃女揣時度力大杯打恭作揖對話反人匪薄廢熱飛散紛梗風輕雲凈芬蒀趕嘴根生土長刮言歸根究柢鬼門上占卦闳意妙指怙惡不悛豁情狐續角鷹楬橥寖大京城開發枯楊蠟光粝飰離顔力争龍景臝身忙不擇價昧寵農殖瓊箫人格賞愛梢泊少可舌根音沈壯事功之學實心蜀賦桐華痛絶頭耳托物寓興文窗誣祿閑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