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到時侯。《左傳·僖公十年》:“及期而往,告之曰:‘帝許我罸有罪矣,敝于 韓 。’”《舊唐書·李抱真傳》:“及期,按簿而徵之,都試以示賞罸,復命之如初。”
(2).猶適時。 宋 陸遊 《春雨》詩:“午夜聽春雨,發生端及期。”
“及期”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在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其核心含義為“到了約定的期限或時間”。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對其詳細解釋:
“及期”由“及”(到達)和“期”(約定的時間、期限)組合而成,字面意為“到達預定的日期”或“到了約定的時限”。
例如:
“及期而往,果得所約。”
(到了約定的時間前往,果然得到了所約之物。)
強調行為或事件在特定時間節點的發生,常見于古代文獻中表示守約或時限到達的場景。
多用于描述履行承諾、完成事務的時間範疇,如“及期交付”“及期赴約”。
由于“及期”屬文言遺留詞彙,現代漢語中更常用“到期”或“屆時”替代,例如:
“及”字條釋義:① 達到;② 至,到。“期”字條釋義:① 預定的時間;限定的時日。
收錄“及期”為複合詞,釋例見于《左傳》《史記》等典籍,表“至約定之時”。
如需進一步考據,建議查閱專業古籍語料庫或權威辭書原文。
“及期”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略有差異,具體解釋如下:
到時侯
指事情發展到預定時間或階段。例如《左傳·僖公十年》中提到“及期而往”,意為按時前往。
猶適時
表示符合時機或恰當的時間,強調行動的及時性。如宋代陸遊《春雨》詩中的“發生端及期”,描述春雨應時而來。
該詞屬于文言色彩較濃的詞彙,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常見于曆史文獻、法律條文或正式文本中。如需近義詞,可選擇“屆時”“按時”等表達。
如需更詳細例句或古籍原文,可參考《左傳》《舊唐書》等文獻或權威詞典。
白版侯百丈須半星焙人辨驗蔀落衣嘗谷城建局乘幂寵綏穿靴戴帽翠濤促銷策略打開登載洞冥額門凡草燔玉感佩公關骨解鼓說海嵎和布鬟腳加官臉腳腕金仆錦幄錦繡腸刻紙樂德零作龍拏娩娠驽駕批棰匹丢撲答瞥捩皮殼欺滅丘壤入質三十六界三星在天聖顔手墨首座黍禾絲牦灘碛天生子鐵扒未便下飯下軍向導處寫影習慣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