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到時侯。《左傳·僖公十年》:“及期而往,告之曰:‘帝許我罸有罪矣,敝于 韓 。’”《舊唐書·李抱真傳》:“及期,按簿而徵之,都試以示賞罸,復命之如初。”
(2).猶適時。 宋 陸遊 《春雨》詩:“午夜聽春雨,發生端及期。”
“及期”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略有差異,具體解釋如下:
到時侯
指事情發展到預定時間或階段。例如《左傳·僖公十年》中提到“及期而往”,意為按時前往。
猶適時
表示符合時機或恰當的時間,強調行動的及時性。如宋代陸遊《春雨》詩中的“發生端及期”,描述春雨應時而來。
該詞屬于文言色彩較濃的詞彙,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常見于曆史文獻、法律條文或正式文本中。如需近義詞,可選擇“屆時”“按時”等表達。
如需更詳細例句或古籍原文,可參考《左傳》《舊唐書》等文獻或權威詞典。
《及期》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常用于描述事情按時完成或到達的意思。
《及期》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又”和“月”,其中“又”是指手,也表示動作,而“月”是指肉,表示肉體活動或與生育相關的意思。詞語《及期》的筆畫有5畫。
《及期》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論語》中的一句話:“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其中的“其不善者而改之”即為及期的意思。在繁體字中,《及期》的寫法與簡體字保持一緻。
在古代,漢字經曆了演變和變革,因此《及期》的寫法可能與現代略有不同。然而,在研究中目前沒有找到有關《及期》古代的具體漢字寫法。
1. 他每次都能準時完成工作,真是一個及期的人。
2. 請務必在截止日期之前郵寄回複,以确保能及期收到。
及期不遲、及時達到、預期、期約
準時、守時、及時、準期
超期、滞期、遲到、延期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