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名。《逸周書·太子晉》:“公能樹名生物,與天道俱,謂之侯。” 孔晁 注:“立名生物,謂化施於民也。”
“樹名”一詞的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分析,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定義
“樹名”由“樹”(木本植物)和“名”(名稱)組成,字面指樹木的特定名稱或命名。例如古樹名木中的“名”強調其曆史或文化價值,如提到“漢代苦槠”“唐代銀杏”等古樹名稱()。
實際應用
常見于植物學、林業等領域,如“古樹名木普查”指對具有保護價值的樹木進行名稱登記和分類()。
動詞用法(較少見)
“樹名”可拆解為“樹立名聲”,如《說文解字》中“樹”有“建立”之意,如“樹立榜樣”。但此用法在古籍中較少直接連用(、)。
成語比喻
提到“樹名”作為成語,形容人或物名義上有地位卻缺乏實際能力,類似“有名無實”。例如:“他雖頂着專家頭銜,實為樹名而已。”()。
若需進一步了解“樹”的構字原理或文化寓意,可參考其部首、五行屬性等(、)。
《樹名》是指一個漢字詞彙,它指的是給樹木起的名稱。
樹名的部首是木,表示與木相關;它的總筆畫數是8。
樹名一詞來源于中國的漢字,它用來命名各種樹木的名稱。
樹名的繁體寫法為「樹名」。
在古時候,樹名的漢字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但基本上都是以「木」作為部首,并結合其他的字形來表示具體的樹木。
1. 他給這棵樹起了一個特别的樹名,叫做「靜谧之木」。
2. 在園林中,每一棵樹都有一個獨特的樹名,以示區分。
1. 組詞:樹木、綠樹、樹幹。
2. 近義詞:木名、樹種。
3. 反義詞:非樹名、人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