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谟与诰。《尚书》文体名。《旧唐书·文苑传中·齐澣》:“论驳书詔,润色王言,皆以古义謨誥为準的,侍中 宋璟 ,中书侍郎 苏頲 并重之。”
“谟诰”是古典文献中的复合词,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字源构成
“谟”指谋略、筹划(如《尚书》中的“皋陶谟”),;“诰”指帝王颁布的诏令(如《尚书》中的“大诰”)。两者均为《尚书》的文体名,用于记载君臣议政或帝王训诫。
文献用例
唐代《旧唐书》提到齐澣在起草诏书时,以“谟诰”为典范,表明其作为古代政治文书的权威性。
指代政令与决策
在历史语境中,“谟诰”可泛指君主颁布的法令或高瞻远瞩的治国策略。例如,宋代文臣常引用谟诰内容以规范朝政文书。
象征智慧与规范
后世将其引申为智慧的代称,如“以古义谟诰为准的”,强调对传统治国方略的遵循。
现代研究中,“谟诰”多作为古典政治文化的术语,用于分析《尚书》文体特征或古代政治思想。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尚书》原文及唐代史书中的相关记载。
《谟诰》是指古代君主颁布给臣下或朝廷高层的政令、法令或圣旨。它是一种重要的命令文书,用于传达国家政策、规章制度、赏罚措施等。
《谟诰》的部首是讠和言,拆分后的笔画分别是16画和11画。
《谟诰》一词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它最初是指君主根据自己的智慧和智谋所拟定的政策和计谋。后来逐渐演化成君主颁布的法律、政令和命令,用于统一国家管理和治理。
《谟诰》的繁体字是「謨誥」。
古代汉字中《谟诰》的写法多种多样,其中包括「謨誥」、「謨咎」、「謨告」等不同的写法。这些写法在演变过程中逐渐简化成现代的「谟诰」。
1. 陛下颁布的《谟诰》对国家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 朝廷发布的《谟诰》规定了新的税收制度。
3. 做好君主的《谟诰》,是一个明君的基本职责。
组词:谟言、诰命、谟策
近义词:制令、旨意、命令
反义词:谩骂、讥诮、羞辱
巴人编遣冰盏部分分式不怀采会池台辞劳蹉路荡思大年初一独出新裁泛广凤篆浮力干打哄公方宫阃轨操龟焦桂戚国鄽国老号牌横遮竖挡滑熟昏聩无能家烈牋啓羁鸿旧姻口误伶俜流吹沴烖龙驾门屏墙花路柳青罗伞桑中飒擖上寿释怀始终衰迟数据瞬忽顺理斯干之梦死结贪盗贪色蜕故孳新违恩负义煨罐无趣贤伯削皮謏訹西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