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匡山的意思、匡山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匡山的解釋

(1).山名。即 江西省 的 廬山 。《梁書·處士傳·劉慧斐》:“嘗還都,途經 尋陽 ,遊於 匡山 。” 唐 韓愈 《遊西林寺題蕭二兄郎中舊堂》詩:“偶到 匡山 曾住處,幾行衰淚落煙霞。” 宋 葉適 《送趙季清兼謝所惠詩》:“又言謫 匡山 , 五老 煙霞鮮。” 明 徐複祚 《投梭記·魔見》:“廟食 匡山 已百春,威靈顯赫四方聞。”參見“ 匡廬 ”。

(2).山名。在 四川省 江油縣 西,亦名 大匡山 、 大康山 。 唐 杜甫 《不見》詩:“ 匡山 讀書處,頭白好歸來。”

(3).山名。在 浙江省 龍泉縣 。此山四旁奮起,而中部低下,狀如箕匡,故名。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匡山”一詞在不同語境下有多種含義,主要涉及地理名稱和文化意象,具體解釋如下:

一、地理名稱

  1. 江西廬山(别稱)
    廬山在曆史上常被稱為“匡山”或“匡廬”,得名原因有兩種說法:

    • 周朝時期屬匡國,故稱“匡山”()。
    • 因當地佛教盛行,取“匡世濟人”的寓意()。唐代時,匡山與廬山并稱“匡廬”,以奇秀風光聞名,白居易曾贊“匡廬奇秀甲天下山”()。
  2. 湖北黃岡匡山
    位于大别山餘脈,長江北岸。名稱來源:

    • 周朝屬匡國,故名()。
    • 佛教文化影響下,象征“匡正世俗、濟世救人”()。
  3. 四川江油匡山
    又名大匡山,因唐代詩人杜甫《不見》詩中“匡山讀書處,頭白好歸來”而聞名,相傳為李白少年讀書地()。

  4. 浙江龍泉匡山
    因山形中部低凹、四周高起,狀如簸箕(“箕匡”),故得名()。

二、文化意象

“匡山”在成語中引申為“糾正錯誤、改過自新”的象征,如“匡山濟世”強調回歸正道()。

三、其他相關

匡山主要指江西廬山,其次是湖北、四川、浙江的山峰,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其名稱多與曆史、地形或文化寓意相關。

網絡擴展解釋二

《匡山》是一個漢字詞,由“匡”和“山”兩個字組成。它的意思是指将山脈重新扶正、修複或是整頓山勢。下面将對《匡山》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等進行詳細介紹。 拆分部首和筆畫: 《匡山》的拆分部首分别是“匚”和“山”,其中,“匚”是一個常見的部首,常用于和内部事物相關的字中,而“山”則表示山脈。根據筆畫檢索,整個詞的總筆畫數是11畫。 來源: 《匡山》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山水文化。在古代中國,山被視為自然界中最具神聖和崇高意義的存在,而山水畫也成為中國傳統繪畫中的重要題材之一。《匡山》這個詞的來源正是出自對山脈修複或整頓的描寫。 繁體: 《匡山》的繁體字形狀和簡體字相同,沒有特别的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字形的一些部分有所差異。以《匡山》為例,其中的“匚”在古時的寫法中呈現為類似于“廠”的形狀,代表了一個倉庫。而“山”的寫法則基本與現代漢字相同。 例句: 1. 曆代文人墨客如白居易、蘇轼等都對匡山的壯麗景色贊歎不已。 2. 修築大壩是為了匡山的水系,防止山洪泛濫。 3. 鄉村振興計劃注重匡山治水,保護生态環境。 組詞: 1. 匡正:指糾正、修複錯誤或不正常的情況。 2. 匡扶:指助力、支持,使人或事物恢複正常或突破困境。 3. 匡衡:指公正評判、調節,旨在維護社會穩定和正常秩序。 近義詞: 1. 整山:指修整山脈,使其更加平衡、整齊的過程。 2. 整頓:指重新調整、規整事物的狀态,使其達到正常秩序。 反義詞: 1. 崩山:指山脈崩塌、山體垮塌的現象。 2. 岌山:指山脈險峻、崎岖的樣子。 通過以上介紹,我們對《匡山》這個詞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組詞、近義詞、反義詞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