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鐵砧的意思、鐵砧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鐵砧的解釋

鐵鑄的砧闆;鍛捶金屬用的墊座。大多數兩頭突起。 

例句:

蘇教版語文六年級上冊24課《大自然的文字》的第三自然段中:山變得就像鐵匠的鐵砧了。

詞語分解

詞條貢獻者:13684127101

專業解析

鐵砧,指鍛造或捶砸金屬材料時墊在底下的堅硬鐵制器具。其核心含義與特征解析如下:


一、詞典釋義

  1.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定義:鐵砧是鐵匠用來捶打鍛造金屬工件時墊在下面的工具,通常由鑄鐵或鋼制成,表面平整堅硬。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商務印書館出版。

  2. 《漢語大詞典》

    釋義:鍛工捶擊金屬時承托工件的鐵制座具。古稱“砧”,後因材質多為鐵,故稱“鐵砧”。

    來源: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0年版。

  3. 《辭海》(第七版)

    解釋:金屬加工中用于承受錘擊的底座工具,多為長方體或圓柱形,頂部為平整工作面,底部穩固以防移動。

    來源:上海辭書出版社。


二、核心特征與功能

  1. 材質與結構

    傳統鐵砧以高碳鋼或鑄鐵制成,表面硬度高、耐沖擊。現代工業砧可能采用合金鋼,常見形态為錐形底座+方形工作面(如“羊角砧”),部分帶圓孔或凹槽用于固定工件。

  2. 用途分類

    • 鍛造砧:鐵匠鋪用于捶打紅熱金屬,塑造工具、兵器等(《中國冶金史》提及最早可追溯至青銅時代)。
    • 金工砧:珠寶匠、鐘表匠使用的小型砧,加工精細金屬件。
    • 工業砧:重型機械制造中固定于液壓機或沖床的承壓部件。

三、文化象征與衍生義

  1. 堅韌的象征

    因長期承受重擊而不變形,“鐵砧”常喻指堅定不屈的精神,如魯迅《故事新編》中以“鐵砧般的意志”形容英雄品格。

  2. 成語與俗語

    • “砧上魚肉”:比喻任人宰割的處境,反向引申自鐵砧作為受擊者的角色。
    • “鐵打砧子,流水匠”:形容工具持久而使用者更替,強調鐵砧的耐久性。

四、曆史演變

據《天工開物·錘鍛篇》記載,明代鐵砧已标準化為“長三尺、闊八寸”的規格,并采用“熟鐵為骨,嵌鋼為面”的複合工藝提升耐用性。歐洲工業革命時期,鐵砧設計加入“砧角”(錐形端)用于彎折金屬,成為現代砧的雛形。


綜上

鐵砧作為金屬加工的核心工具,其釋義需涵蓋物理屬性(堅硬承擊)、功能場景(鍛造/金工)及文化隱喻(堅韌象征)。權威詞典定義結合冶金史實,可系統呈現這一詞彙的完整内涵。

網絡擴展解釋

“鐵砧”一詞具有雙重含義,既指實物工具,也作為成語使用,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實物工具

  1. 基本定義
    鐵砧是鐵匠鍛打金屬時使用的墊座工具,通常由鑄鐵或高強度合金鋼制成,形狀類似粗木樁,高度在30-100厘米之間。其堅硬表面可支撐金屬材料,減少錘擊時的振動和變形。

  2. 功能與結構

    • 支撐與穩定:作為金屬加工的工作台,承受錘擊力并保持穩定,确保鍛造精度。
    • 多用途:用于金屬成形、修整、檢查平整度,以及鍛造工具(如刀劍、農具)和手工藝品制作。
  3. 文化意義
    中國民間鐵匠奉太上老君為祖師,稱鐵砧為“太上老君的膝蓋”,對其敬奉有加,不可隨意放置物品或開玩笑。


二、成語含義

  1. 比喻意義
    “鐵砧”成語(發音:tiě zhēn)比喻堅定不移的信念或意志力,強調在壓力或考驗中毫不動搖,源自鐵砧在錘擊下不變形的特性。

  2. 使用場景
    多用于描述個人、團隊或國家面對困難時的堅韌态度,例如:“士兵們如鐵砧般堅守陣地”。


三、發音與辨析

别人正在浏覽...

阿段保定市卑立迸濕貶謗徧舉不辭勞苦餐風齧雪草苗攙搶差牙趁熱打鐵唇齒相須此處不留人,會有留人處大門頭兒鈍聞發蒙解縛煩煎翻譯飛針走綫烽火四起焚山烈澤感皇恩功名利祿珪珇汗褟兒華僞講命角隅幾幾荊關金蘭友金爐開房間狂書霖潰離章龍眉豹頸樓艓鉚釘蒙瀎拍塞噴蛆偏聽淺妝泉紳全息伸吭失溜疎剌食肆瘦石水鼠司賓四句私壻外方内圓瀇滉小屈西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