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 四川省 。古為 蜀國 之地,故稱。《宋史·選舉志六》:“方今國家之兵,東至 淮海 ,西至 川蜀 ,殆百餘萬。”《元史·兵志一》:“及 世祖 即位,平 川蜀 ,下 荊襄 ,繼命大将帥師渡 江 ,盡取 南宋 之地。” 鄭觀應 《盛世危言·開礦》:“ 齊 魯 荊 襄 出鉛, 台灣 出硝, 川蜀 出銅、鉛、煤、鐵,人皆知之矣。”
川蜀是漢語中對今四川省及周邊地區的傳統稱謂,其釋義可從以下角度展開:
“川”
本義指河流、平原,引申為地勢平坦的區域。在“川蜀”中特指四川盆地,因其四面環山、中部為沃野平川的地理特征得名。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1卷),商務印書館,1993年。
“蜀”
古國名,源自商周時期的古蜀國(都城在今成都)。《說文解字》釋:“蜀,葵中蠶也”,後借指以成都為中心的巴蜀地域。
來源:《說文解字注》,段玉裁,中華書局,2013年重排版。
“川蜀”作為複合詞,始于宋代“川峽四路”(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夔州路)的行政劃分,後演變為四川省的别稱。其核心範圍包括:
來源:《中國曆史地名大辭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年。
當代語境中,“川蜀”涵蓋三重含義:
來源:《中國地域文化通覽·四川卷》,中華書局,2014年。
“川蜀”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曆史和文化内涵的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詳細解析:
1. 基本定義
指中國四川省的别稱,因古代為蜀國屬地而得名。該詞由“川”(四川的簡稱)和“蜀”(古國名)組合而成,常見于曆史文獻和地域文化描述中。
2. 曆史沿革
3. 應用場景
4. 補充說明
“川”單獨指河流或平原(如“名山大川”),而“蜀”專指古蜀國,組合後強化了地域專屬性。現代語境中,“川蜀”多用于文學、曆史領域,口語中更常用“四川”。
暗谷伴傭備伍編年史陛殿博投簸之揚之,穅粃在前不早當晩觇視鈔選赤道坐标系大伯爺丁糧鈍賊二甲餌誘惡語傷人憤怫豐霄風羊負版绔格不住更革弓腰人工資标準構造怪駭孤單孤壘過譽鼓噪酣邊候灰進道井稅絕迹伉倨闚圖揆叙洛荒偏軌曝背圻鄂沁人肺腑窮禍汝南評山市神傳沈舟破釜史阙文順口坦易貼書體量桅竿無量霧起雲湧鮮希歊雲心不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