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傳說中善吹6*箫的人。 漢 劉向 《列仙傳·箫史》:“ 簫史 者, 秦穆公 時人也。善吹簫,能緻孔雀白鶴於庭, 穆公 有女,字 弄玉 好之,公遂以女妻焉,日教 弄玉 作鳳鳴。居數年,吹似鳳聲,鳳凰來止其屋,公為作 鳳臺 ,夫婦止其上,不下數年,一旦皆隨鳳凰飛去。”後以“簫史”泛指如意郎君。 清 李漁 《慎鸾交·目許》:“卻像要趁扁舟,入五湖,隨 簫史 ,歸 蓬島 。”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箫史漢語 快速查詢。
“箫史”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重要人物,其詞義和典故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箫史”最早見于漢代劉向《列仙傳》,是秦穆公時期的善箫者,因娶穆公之女弄玉而聞名。傳說他吹箫時能引來孔雀、白鶴,後與弄玉共同吹奏鳳鳴之音,最終雙雙乘龍鳳飛升成仙。其故事核心包含三個關鍵點:
在詩詞中,“箫史”衍生出兩類意象:
傳說在陝西鳳翔縣留有“箫史宮村”和鳳凰台遺址,山西洪州現存蕭史仙壇畫像,這些實物印證了故事在民間的深遠影響。
擴展說明:需注意“箫史”在不同文獻中也作“蕭史”(如),屬于同音異寫現象。此典故融合了音樂、愛情、仙道三重文化母題,成為古代文學中高頻使用的複合意象。若需了解箫樂器的發展脈絡,可參考關于箫的曆史分期。
《箫史》是一個漢字詞,意指關于箫的曆史記錄和文學著作。
《箫史》的部首為竹(⺮),由5個筆畫構成。
《箫史》一詞的來源可追溯到古代中國文獻。箫,又稱洞箫,是一種由竹子制成的管樂器,産生的聲音悅耳動聽。而“史”一詞則代表記錄和記載的意思,将箫的曆史紀錄及相關文學作品總稱為《箫史》。
《箫史》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簫史」。
據史書記載,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略有差異。因此,關于「箫史」一詞的古時候漢字寫法可能存在變化。需要進一步查閱相關資料以了解更多詳細信息。
1. 他撰寫了一部詳盡的《箫史》,記錄了箫樂在中國的發展曆程。
2. 這本《箫史》介紹了許多著名的箫曲作品。
1. 箫曲
2. 箫樂
3. 箫竹
4. 箫手
1. 箫錄
2. 箫志
3. 箫籍
《箫史》是涉及箫的曆史和文學作品的詞語,因此沒有明确的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