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濃密的樹蔭。 明 徐弘祖 《徐霞客遊記·粵西遊日記二》:“先是,偕從夫循危崖北行,夾徑藤樹密蔭,深緑空濛。”
“密蔭”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解釋:
基本釋義
指濃密的樹蔭,形容枝葉繁茂、遮蔽陽光形成的陰涼處。例如《徐霞客遊記》中“夾徑藤樹密蔭”即描繪了小路旁藤蔓樹木枝葉濃密、綠蔭遮蔽的景象。
出處與用法
該詞最早見于明代徐弘祖的《徐霞客遊記·粵西遊日記二》,屬于書面語,多用于文學描寫或古風語境中。
字義分解
相關擴展
現代使用中,“密蔭”可形容自然景觀的幽深感,如“密蔭深處”“夏日密蔭”等,常見于詩歌、散文等文體。
密蔭(mì yīn)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字組成。密的拆分部首是宀(mián),蔭的拆分部首是艹(cǎo)。密的筆畫數為4,蔭的筆畫數為12。
密蔭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論語·陽貨》中的一句話:“君子思修己,何憂于榮?”其中的“榮”即指的是陽光下明亮的部分,而“蔭”即指的是陰涼的部分。後來,這個詞被用來形容避開陽光直射的地方,尋求涼爽的陰涼處。在繁體字中,密蔭的寫法和簡體字一樣。
在古時候,密蔭的寫法與現在略有不同。其中,蔭的上半部分為草字頭,下半部分則是和字底。而在密的部分,則有一點像是“有”的寫法,結構稍微複雜一些。然而,在古代秦漢時期,漢字的寫法也存在多種變體,所以密蔭在不同時期可能會有略微差異。
1. 他喜歡躲在密蔭下閱讀,享受靜谧的氛圍。
2. 遊客們紛紛尋找大樹下的密蔭,避開炎熱的陽光。
組詞:
- 密林(mì lín):指茂密的林木。
- 蔭庇(yìn bì):指得到保護或庇護。
- 密蔽(mì bì):指生長得茂盛而導緻繁榮。
近義詞:
- 蔭涼(yīn liáng):指陰涼、遮蔭的地方。
- 陰涼(yīn liáng):指避免陽光照射的涼爽處。
反義詞:
- 露天(lù tiān):指沒有遮蔽的、暴露在外的地方。
- 直射(zhí shè):指陽光或光線直接照射而無法遮蔽。
密蔭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在陽光下陰涼、遮蔽的地方。有時也可以用來比喻得到保護或庇護的狀态。以上是對密蔭這個詞的詳細解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