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岐陽之搜的意思、岐陽之搜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岐陽之搜的解釋

指 周成王 在 岐山 南面的一次大規模狩獵活動。《左傳·昭公四年》:“ 周武 有 孟津 之盟, 成 有 岐 陽之蒐。” 杜預 注:“ 周成王 歸自 奄 ,大蒐于 岐山 之陽。” 楊伯峻 注引《國語·晉語八》:“昔 成王 盟諸侯于 岐 陽。”亦省作“ 岐蒐 ”。 唐 王勃 《九成宮頌詞》:“駕掩 岐 蒐,禮高 秦 望。”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岐陽之搜”是古代文獻中記載的周成王時期一次重要曆史事件,具體解釋如下:

詞義解析

  1. 基本含義
    指周成王在岐山南面(今陝西岐山東北)舉行的大規模狩獵活動。其中:

    • 岐陽:岐山之南(古代以山南水北為“陽”);
    • 搜:通“蒐”,指春季的田獵活動,兼具軍事演練和展示武力的功能。
  2. 曆史背景
    據《左傳·昭公四年》記載,周成王在平定奄國叛亂後,為鞏固統治,于岐山南面召集諸侯進行狩獵,兼具軍事威懾與政治會盟的雙重目的。

文獻依據

延伸意義

該事件不僅是軍事活動,更是周王朝通過“蒐禮”強化諸侯臣屬關系、彰顯王權的重要儀式,反映了西周早期“禮樂征伐自天子出”的政治特點。

備注

部分文獻中“搜”寫作“蒐”,二者為通假字,均指代古代田獵儀式。該詞屬于特定曆史典故,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多見于研究先秦史的語境中。

網絡擴展解釋二

岐陽之搜

《岐陽之搜》是一個成語,意為通過搜尋、打聽或搜索來尋找某人或某物的下落或消息。

這個成語的部首是石(shi),字形由石(shi)和古代的章部偏旁組成。它的筆畫數為15畫。

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相傳,漢朝時期,岐陽是今天的陝西鹹陽的别名。當時,岐陽地區發生了一起重大案件,一個貴族之子突然失蹤了。貴族家族為了找到失蹤的兒子,四處尋找,不遺餘力。後來,他們通過搜尋和調查,終于找到了失蹤的兒子的下落。自那時起,人們就用"岐陽之搜"來形容搜尋的過程。

在繁體中文中,這個成語的寫法為《岐陽之搜》。

根據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岐陽可以寫作「丨石幾從一人從䒑口工」。

以下是一些使用《岐陽之搜》的例句:

1. 他們花費了很多時間和精力在岐陽之搜上,最終找到了失散多年的親人。

2. 警察展開了一場岐陽之搜,希望能找到這個案件的關鍵證據。

3. 就像找針在茅草堆裡一樣困難,我們需要進行一場岐陽之搜,以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一些相關的組詞包括"搜查、搜捕、搜集"等。

近義詞包括"尋找、追尋、調查",而反義詞則包括"丢失、遺忘、喪失"。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