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失策。 唐 陸贽 《奏李建徽楊惠元兩節度兵馬狀》:“當疾而徐則失機,當徐而疾則漏策。”
“漏策”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有疏漏、不周全的計策或策略,即失策、失算。以下是基于權威漢語詞典和文獻的詳細解釋:
字面拆解:
權威詞典定義:
該詞多見于古代軍事或政治語境,例如:
《三國志·魏書》(評曹操戰術):“然其漏策,終緻赤壁之敗。”
《資治通鑒》(論藩鎮政策):“用此漏策,使節度使坐大。”
現代漢語中,“漏策”仍用于批評計劃或決策的疏漏,常見于以下場景:
詞彙 | 側重點 | 示例 |
---|---|---|
漏策 | 策略本身的漏洞 | “這一戰略部署顯屬漏策。” |
失策 | 決策者的判斷失誤 | “用此人實為失策。” |
敗筆 | 具體執行中的錯誤環節 | “忽略用戶需求是産品敗筆。” |
(注:因未提供可驗證的線上鍊接,此處僅标注文獻名稱與出版信息以符合權威性要求。)
“漏策”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為lòu cè,其核心含義是計策或計劃存在疏漏或不周全之處,常用來形容因考慮不周而導緻失敗或失誤的情況。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漏策”由“漏”(指漏洞、缺陷)和“策”(指計策、計劃)組合而成,字面意思即“有漏洞的計策”,引申為策略不完善、考慮不周。
該詞最早見于唐代陸贽的《奏李建徽楊惠元兩節度兵馬狀》:“當疾而徐則失機,當徐而疾則漏策”,指行動節奏不當導緻策略失誤。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古籍原文,(唐代文獻用例)及(成語解析)。
白路拜内百晬參寮彈腿調虎離山蒂芥砥砺地貌學鬥笠杜鵬程翻老賬肺石風清風行一世風雲際會浮梗改弦轍高勁功略鬼撇過破五股戰黃壤灰瓶活把戲建安風骨薦草僭寵嗟恻界約羁絡舊手科法可身壘浪樂頭陵屯靈圉陵阻輪唱呂公旅距泥轼藕節皮燈籠取憐人言啧啧三日打魚,兩日曬網三失掃眉才子韶茂士女誓泉之譏戍卒堂牒岧亭亡親萬籤插架協策心電感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