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宏大的規模。 清 蒲松齡 《一統志表》:“稽開拓之鴻模,志帝王之偉業。”
“鴻模”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hóng mó,其核心含義指宏大的規模,通常用于形容事業、建築或曆史事件等具有廣闊格局的事物。
字義分解
經典出處
該詞可見于清代蒲松齡的《一統志表》:“稽開拓之鴻模,志帝王之偉業”,意為追溯開疆拓土的宏大規劃,記錄帝王的豐功偉績。
實際用例
在近代文獻中,“鴻模”也被用作學校名稱(如蕩口鴻模學校),體現其作為文化符號的延伸意義。
若需進一步了解該詞在古籍或現代語境中的具體用法,可參考《漢典》或《漢語大詞典》等權威辭書。
《鴻模》這個詞起源于中國古代,意為卓越的楷模、榜樣。它用來形容那些為人民服務、有着高尚品質和崇高道德的人。
《鴻模》這個詞的部首是鳥字旁,由“鳥”字和“雲”字組成。它的筆畫順序為19畫。
《鴻模》一詞最早出現在明代文學家劉基的《吳江竹林七賢傳》中,用來表達對那些在平凡崗位上默默奉獻、為社會做出積極貢獻的人的稱贊和崇敬。
《鴻模》的繁體字為「鴻模」。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鴻模的寫法有一些差異。有時候會将“雲”字寫成“雲”字,将“鳥”字寫成“鳥”字。
1.他是我們學校的一位鴻模,他為我們樹立了榜樣。
2.在重大自然災害中,許多普通人成為了鴻模,用自己的力量和行動去幫助他人。
1.鴻模楷模
2.鴻模風範
3.鴻模榜樣
偉人、楷模、榜樣、先鋒
敗類、渣滓、喪失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