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明眸。 唐 元稹 《春六十韻》:“醉圓雙媚靨,波溢兩明瞳。”
“明瞳”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幾個方面綜合解析:
“明瞳”指明亮的眼睛,尤指瞳孔部分,常用來形容眼神清澈、光彩照人。該詞由“明”(明亮、清楚)和“瞳”(瞳孔)組合而成,字面意為“明亮的瞳孔”。
唐代詩人元稹在《春六十韻》中曾用“醉圓雙媚靨,波溢兩明瞳”描述人物神态,通過“明瞳”展現雙眼的靈動與神采。這一用法體現了古典文學中對眼睛的細膩刻畫。
在傳統相學中,“明瞳”被認為是吉相,如:
作為名字時,“明瞳”寓意:
《明瞳》亦為2009年出版的一本圖書(作者七落),但此義項與詞語原意關聯較弱。
總結來看,“明瞳”核心含義聚焦于對眼睛的贊美,兼具文學審美與傳統文化寓意。如需進一步考證古籍用例,可參考《全唐詩》等文獻。
明瞳是指亮晶晶的眼睛,形容眼睛明亮有神。
明瞳的拆分部首是日和目,共有12畫。
明瞳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莊子·齊物論》:“上古聖人,其廣大也,猶小星之明瞳。”明瞳在這裡形容聖人的智慧眼光。此後,明瞳逐漸形成了形容眼睛明亮有神的詞語。
明瞳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明瞳」。
在古時候,明瞳的寫法稍有變化,它的寫法為「明瞳」。
1. 她的明瞳中透露着堅定與智慧。
2. 孩子的明瞳裡仿佛有無盡的好奇心。
1. 明亮:亮堂、明朗。
2. 眼睛:目光、眸子。
3. 有神:精神煥發、靈動。
1. 亮麗:明亮、明晰。
2. 炯炯:明亮、銳利。
3. 透亮:明亮、透明。
1. 暗淡:昏暗、黯淡。
2. 無神:呆滞、遲鈍。
3. 迷離:模糊、朦胧。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