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漁的意思、觀漁的詳細解釋
觀漁的解釋
亦作“ 觀魚 ”。 春秋 時 魯隱公 故事。《左傳·隱公五年》:“五年春,公将如 棠 觀魚者。” 楊伯峻 注:“魚者意即捕魚者。”《三國志·魏志·鮑勳傳》:“昔 魯隱 觀漁於 棠 ,《春秋》譏之。雖陛下以為務,愚臣所不願也。”後泛指觀看捕魚或觀賞遊魚以為戲樂。《周書·孝闵帝紀》:“帝欲觀漁於 昆明池 ,博士 姜須 諫,乃止。” 唐 高適 《東征賦》:“人多嗜艾,俗喜觀漁。” 毛 * 《七律·和柳亞子先生》:“莫道 昆明池 水淺,觀魚勝過 富春江 。”
詞語分解
- 觀的解釋 觀 (觀) ā 看,察看:觀看。觀止(贊歎所看到的事物極端完美,無以複加)。觀風(a.暗中察看動靜,以定行止;b.觀察民間風俗習慣,生活狀态)。觀陣。觀賞。觀察。觀感。參觀。 看到的景象或樣子:觀瞻(
- 漁的解釋 漁 (漁) ú 捕魚:漁業。漁翁。漁村。漁船。漁網。漁民。漁汛。漁歌。漁火。竭澤而漁。 謀取,奪取不應得的東西:漁奪。漁利。漁色(獵取美色)。 姓。 筆畫數:; 部首:氵;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觀漁”是一個具有曆史典故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1.詞源與基本釋義
- 拼音:guān yú()。
- 本義:最初寫作“觀魚”,源自《左傳·隱公五年》記載的魯隱公到棠地“觀魚者”事件,這裡的“魚”實指捕魚活動,楊伯峻注釋“魚者”即捕魚之人。
- 引申義:後泛指觀看捕魚或賞魚取樂的行為,如《周書》提到皇帝欲在昆明池“觀漁”,被臣子勸止。
2.曆史典故中的争議
- 魯隱公因“觀漁”被《春秋》批評,認為君主應專注政務而非娛樂(《三國志》中鮑勳以此典故勸谏帝王)。這一行為成為後世諷喻“不務正業”的典型。
3.文學與文化的運用
- 唐代高適在《東征賦》中以“俗喜觀漁”描述民間風俗。
- 毛澤東《七律·和柳亞子先生》中“觀魚勝過富春江”一句,借“觀魚”表達對自然景緻的偏愛。
4.詞義辨析
- “觀漁”與“觀魚”:古文中兩詞常互通,但“觀漁”更側重捕魚過程,而“觀魚”偏向賞魚本身。現代使用中,“觀魚”更常見,如園林景觀中的“觀魚亭”。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曆史背景,可查閱《左傳》《周書》等典籍,或參考詞典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觀漁
觀漁是一個成語,含有多個意思。
拆分部首和筆畫:觀(見字旁,6畫) + 漁(水字旁,11畫)。
來源:《觀漁》出自唐代詩人劉禹錫的《觀漁》詩:“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拔出參差。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這首詩描繪了秋天時美麗的景色,借漁夫觀漁來展示人們應當積極進取的精神。
繁體字:觀漁。
古時候漢字寫法:觀魚。
例句:他站在河邊靜靜地觀漁,心情愉悅。
組詞:觀景、觀光、觀察、漁夫、漁民。
近義詞:觀賞、觀看、觀察。
反義詞:漁翁、不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