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collect;store up]∶收集保藏
他的最大愛好是收藏古畫
(2) [house]∶收起來保存
在冬季把遊艇收藏起來
(3) [jewellery in store]∶指收藏的金玉珍寶等物
燕趙之收藏, 韓魏之經營。—— 唐· 杜牧《阿房宮賦》
收聚蓄藏;收集保存。《禮記·月令》:“﹝仲冬之月﹞是月也,農有不收藏積聚者,馬牛畜獸有放佚者,取之不詰。” 宋 蘇轼 《和錢安道寄惠建茶》:“收藏愛惜待佳客,不敢包裹鑽權倖。” 明 王鏊 《震澤長語·象緯》:“變涼為寒,萬物收藏之時也。” 魯迅 《朝花夕拾·藤野先生》:“他所改正的講義,我曾經訂成三厚本,收藏着的。”
亦作“ 收臧 ”。收殓埋葬。《後漢書·劉玄傳》:“ 劉恭 夜往收臧其屍。” 晉 幹寶 《搜神記》卷一:“蒙君之恩,父喪收藏。”《梁書·武帝紀中》:“掩骼埋胔,仁者用心。其下 青州 悉使收藏。”
“收藏”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可從不同層面理解,以下是綜合解釋:
行為層面
指對有價值或感興趣的物品進行收集、保存和管理的行為。例如:收集藝術品、古籍、郵票等(,,)。
物品層面
指被收集的具體物品,即“收藏品”。常見類型包括古董、錢币、書畫等,通常具有稀缺性、曆史性或藝術性(,)。
主體層面
指從事收藏活動的個人或機構,如收藏家、博物館等。他們通過專業知識鑒别、研究藏品(,)。
文化傳承
收藏品承載曆史文化信息,是研究社會變遷的實物證據。例如古籍保存了古代思想,瓷器反映工藝發展(,)。
藝術與審美
通過鑒賞藏品提升藝術修養,如書畫收藏培養審美能力()。
經濟價值
部分藏品隨時間增值,兼具投資屬性,如稀有郵票、限量版藝術品(,)。
精神寄托
收藏常與個人情感聯結,如家族傳承物品、旅行紀念品等()。
《阿房宮賦》中“燕趙之收藏”即指代珍寶,體現收藏自古與財富、文化的關聯()。
如需更詳細分類或曆史案例,可參考博物館資料或專業收藏期刊。
漢字“收藏”是由“攵”和“方”兩個部首組成,總計12個筆畫。
“收藏”一詞最早出現在《論語·陽貨》中:“君子藏器于身,待诏于邦,而不可任也。”意為君子在身上隱藏寶貴的器物,等待國家的需要時再提供。後來,“收藏”逐漸演變為指尋覓和保管珍寶、文物、藝術品等有價值的物品的行為。
“收藏”的繁體為“收藏”,與簡體字形相同。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收藏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收”字的下面多有一個橫折,而“藏”字的右上角則有一個“隹”形。
1. 他收藏了許多珍貴的郵票。
2. 這家博物館收藏了大量的文物和藝術品。
1. 收藏家:指喜好收藏并具有專業知識的人。
2. 收藏品:指收藏家珍視并收藏的物品,如字畫、古董等。
3. 收藏室:專門用來存放和展示收藏品的房間。
珍藏、保藏、著錄
丢棄、抛棄、遺棄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