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祇的意思、地祇的詳細解釋
地祇的解釋
地神。《史記·司馬相如列傳》:“修禮地祇,謁款天神。” 晉 葛洪 《抱樸子·金丹》:“餘問諸道士以神丹金液之事,及三皇文,召天神地祇之法,了無一人知之者。” 唐 韓愈 《孟東野夫子》詩:“上呼無時聞,滴地淚到泉。地祇為之悲,瑟縮久不安。” 清 陳康祺 《燕下鄉脞錄》卷三:“公奏南方愚民不明大體,往往呼天為天老爺,天神地祇,無不老爺者。”
詞語分解
- 地的解釋 地 ì 人類生長活動的所在:地球(太陽系九大行星之一)。地心說。 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地質。地殼。 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陸地。地下。 地球表面的土壤:土地。田地。地政。地主。 地球上的
- 祇的解釋 祇 ǐ 同“隻”。 祇 í 古代稱地神。 筆畫數:; 部首:礻;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地祇”是中國古代宗教和神話體系中的重要概念,具體含義及文化内涵如下:
一、基本釋義
- 讀音:dì qí(“祇”不讀dǐ或zhī)。
- 定義:指地神,與天神(如昊天上帝)相對,屬于自然神祇的範疇,代表大地上山川、河流、土地等自然物的神化形象。
二、包含的神靈類型
地祇涵蓋多種自然神靈,主要包括:
- 土地神:掌管一方土地的守護神,民間俗稱“土地公”。
- 山嶽神:如五嶽(泰山、華山等)的山神。
- 河海神:如黃河河伯、四海龍王。
- 社稷神:象征國家政權的土神(社)與谷神(稷)。
三、古籍例證
- 《史記·司馬相如傳》記載:“修禮地祇,谒款天神”,體現古代祭祀禮儀中對地祇的尊崇。
- 晉代葛洪《抱樸子》提到“召天神地祇之法”,反映道教對地祇信仰的吸納。
四、文化表現
- 民間形象:地祇常以親和形象出現,如南宋《夷堅志》記載的土地公化身“黃衣老翁”。
- 祭祀傳統:古代帝王有“封禅”儀式,其中“禅”即祭地祇,如泰山封禅。
五、易混淆點
- 字形辨析:“祇”(qí,地神)與“祗”(zhī,恭敬)字形相近,但音義不同。
- 多音字注意:“祇”在“神祇”中不讀dǐ,而“隻”的繁體“衹”與“祇”在古籍中存在混用現象。
如需進一步了解地祇在具體朝代祭祀制度中的角色,可參考《禮記·祭法》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地祇》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指代着地方的神靈、地界的主宰。這個詞彙可以被拆分為兩個部首:土和示。其中,土部表示與土地有關的事物,示部表示揭示、示威等含義。按照筆畫順序,這個字共有7畫。
《地祇》這個詞源于古代華夏民族的信仰與宗教觀念,用來描述統治、保護、監察地域的神靈。盡管在現代漢字字典中,《地祇》這個詞并未列入标準字詞,但在古代文獻中仍能找到這樣的記載。
在繁體字中,這個詞彙被寫作「地祇」,與簡體字寫法相同。古代漢字的寫法可能因年代和地域而有所不同,但根據史書記載,《地祇》這個詞在古時候的寫法與現代寫法相似。
以下是對《地祇》的用法舉例:
- 我們舉辦了一場祭拜地祇的儀式,以保護和祈福我們的土地。
- 這座城市的地祇被人們親切地稱為“土地爺爺”。
與《地祇》相關的組詞有:地祇廟、地祇信仰、地祇祭祀等。近義詞可以包括:地方神、土地神、土地公等。至于反義詞,目前暫無相關的直接反義詞彙。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