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古。所指的具體時代說法不一。《漢書·藝文志》“世歷三古” 顔師古 注引 三國 魏 孟康 曰:“ 伏羲 為上古, 文王 為中古, 孔子 為下古。”《禮記·禮運》“夫禮之初,始諸飲食” 唐 孔穎達 疏:“ 伏羲 為上古, 神農 為中古,五帝為下古。” 元 李治 《敬齋古今黈》卷五:“大抵自 羲 、 農 至 堯 、 舜 為上古, 三代 之世為中古,自 戰國 至于今日以前,皆下古也。”
“下古”一詞的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綜合解釋:
基本定義
指“近古”,屬于中國曆史分期中的“三古”之一,但具體時代劃分存在多種說法:
時限争議
不同文獻對“下古”的界定差異較大,但普遍認為其晚于上古、中古,通常涵蓋戰國至秦漢或更晚時期。
“下古”一詞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在曆史分期中,其時間範圍因文獻而異;在書法中則特指小篆。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書·藝文志》《禮記》注疏等原始文獻。
下古(xià gǔ)是一個漢字詞語,指的是處于遠古和上古之後的一個時期。它是由兩個部首組成的,分别是“一”和“口”。這個詞的筆畫數是二畫。
下古一詞最早出現在《詩經·大雅·陽剛》中,描述了一種文化習俗與時代的變遷。隨着社會的進步,人們逐漸從遠古時期進入到上古時代,而下古代表了上古時期之後的時代。
繁體字下古的寫法為「下古」。繁體字在書寫形式上比簡體字更複雜,是一種漢字書寫的變體。在部分地區,特别是台灣、香港、澳門等地,繁體字仍然廣泛使用。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今天有所不同。在上古時期,寫字的方式主要是以刻劃符號為主,後來逐漸開始采用毛筆書寫,而在漢代以及之後的曆史時期,則常見使用毛筆。所以相對于今天的字形,古漢字的筆畫通常更加簡潔、線條比較直接,毫無繁複之處。
1. 下古時期的人們生活條件艱苦,與現代相比有着巨大的差距。
2. 曆史學家通過對下古文化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那個時代的社會風貌。
3. 學習下古的曆史将有助于我們更好地認識到人類文明的發展與演變。
1. 下古文化: 描述下古時期的文化和社會習俗。
2. 下古遺迹: 指下古時期的古代遺址或物品。
近義詞:遠古、上古。
反義詞:中古、現代。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