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銘識的意思、銘識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銘識的解釋

銘款。 清 何琇 《樵香小記·書同文》:“今觀古器銘識,即尊彜諸字形狀,不知凡幾。” 清 吳敏樹 《唐6*子方方伯夢硯齋銘》:“蓋 明 忠臣 順德 陳忠愍公 邦彥 之故物,其銘識可考按雲。”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銘識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銘識”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下有所差異。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後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1. 字面解析
    “銘識”由“銘”和“識”組成:

    • 銘:原指刻在器物或石碑上的文字,引申為銘記、銘刻()。
    • 識:意為認識、了解,也有記錄的含義()。
      組合後,字面可理解為“刻寫并記錄的文字”或“深刻認識并牢記”。
  2. 核心詞義

    • 器物刻文:指刻在青銅器、石碑等器物上的文字,用于紀念或标識()。
    • 銘記于心:現代引申為對某事或某人産生深刻印象并長久記憶()。

二、詳細解釋與用法

  1. 古義:器物上的銘文

    • 引證:清代文獻中多次提到“古器銘識”,如《樵香小記》記載青銅器上的“尊彜”等銘文字形()。
    • 實例:古代獎杯、紀念品上的刻字,用以記錄事件或表彰功績()。
  2. 現代引申:深刻記憶

    • 場景:多用于形容對教訓、恩情等抽象事物的銘記,如“銘識教誨”()。

三、權威性辨析

不同來源對詞義側重不同:

建議在學術或古文場景中采用“器物刻文”的釋義,日常交流中可靈活使用引申義。

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清代文獻(來源3、4、6)。

網絡擴展解釋二

銘識的定義和來源

銘識是一個漢字詞語,有兩個意思:一是銘記并認識,一是深刻領悟。這個詞由兩個部分組成:「銘」和「識」。

「銘」的部首和筆畫

「銘」的部首是「金」,它有11畫。

「識」的部首和筆畫

「識」的部首是「言」,它有9畫。

漢字繁體寫法

「銘識」在繁體漢字中寫作「銘識」。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銘識」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結構和意義仍然相同。

「銘識」的例句

1. 學者銘識曆史的重要性,他們深刻理解曆史對于人類發展的影響。

2. 面對困難,我們需要銘識自己的能力和潛力,勇往直前。

相關詞語

1. 組詞:銘刻、識别、銘記、識趣

2. 近義詞:記憶、認識、領悟、了解

3. 反義詞:遺忘、陌生、迷失、不解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