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銘識的意思、銘識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銘識的解釋

銘款。 清 何琇 《樵香小記·書同文》:“今觀古器銘識,即尊彜諸字形狀,不知凡幾。” 清 吳敏樹 《唐6*子方方伯夢硯齋銘》:“蓋 明 忠臣 順德 陳忠愍公 邦彥 之故物,其銘識可考按雲。”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銘識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銘識”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名詞和動詞兩種用法,其核心含義均與“刻寫記錄”和“深刻記住”相關。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 名詞: 指镌刻在器物(如青銅器、石碑等)上的文字記錄。這些文字通常用于記載功勳、事迹、紀念或警示等内容,具有長久保存、昭示後人的目的。
    • 動詞: 指深刻地将某事記在心中,牢牢不忘。強調記憶的深刻性和持久性。
  2. 詳細解釋與用法

    • 作為名詞(器物上的刻文):
      • 這是“銘識”最原始和核心的含義之一。古代常在鐘鼎、碑碣等堅固耐久的載體上刻鑄文字,這些文字就被稱為“銘識”。它們不僅是重要的曆史文獻資料,也是書法藝術的重要載體。例如:“青銅器上的銘識記載了古代諸侯的冊命、賞賜和戰争等重要事件。” (參考來源:《漢語大詞典》對“銘識”的釋義)
      • 其内容多為紀功、頌德、警戒、記事等。例如:“這座紀念碑的銘識記述了英雄們的光輝事迹。” (參考來源:《現代漢語詞典》對“銘”的相關釋義引申)
    • 作為動詞(銘記于心):
      • 由刻寫記錄引申而來,表示像刻在器物上一樣,将信息或情感深深地刻印在腦海裡,永不忘記。帶有莊重、深刻的感情色彩。例如:“您的恩情,我将永遠銘識在心。” (參考來源:《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對“銘”的釋義引申)
      • 常與“在心”、“不忘”等詞語搭配使用。
  3. 來源與考證 “銘識”一詞曆史悠久,其名詞用法在古籍中常見。例如:

    • 《後漢書·志·祭祀下》:“镌石立碑,銘識紀勳。” (此處“銘識”指刻在石碑上的紀念文字)。 (參考來源:《後漢書》中華書局點校本)
    • 動詞用法雖相對名詞用法出現稍晚,但在古代文獻中也有體現,其含義由名詞義自然引申發展而來。 (參考來源:王力《古代漢語》相關章節)
  4. 總結 “銘識”是一個兼具具體與抽象意義的詞彙。其名詞義指镌刻于器物上的文字記錄,是曆史的見證;其動詞義指深刻銘記于心,強調記憶的牢固與情感的深沉。兩者都體現了“銘”字“刻寫以求長久”的核心意象。

網絡擴展解釋

“銘識”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下有所差異。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後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1. 字面解析
    “銘識”由“銘”和“識”組成:

    • 銘:原指刻在器物或石碑上的文字,引申為銘記、銘刻()。
    • 識:意為認識、了解,也有記錄的含義()。
      組合後,字面可理解為“刻寫并記錄的文字”或“深刻認識并牢記”。
  2. 核心詞義

    • 器物刻文:指刻在青銅器、石碑等器物上的文字,用于紀念或标識()。
    • 銘記于心:現代引申為對某事或某人産生深刻印象并長久記憶()。

二、詳細解釋與用法

  1. 古義:器物上的銘文

    • 引證:清代文獻中多次提到“古器銘識”,如《樵香小記》記載青銅器上的“尊彜”等銘文字形()。
    • 實例:古代獎杯、紀念品上的刻字,用以記錄事件或表彰功績()。
  2. 現代引申:深刻記憶

    • 場景:多用于形容對教訓、恩情等抽象事物的銘記,如“銘識教誨”()。

三、權威性辨析

不同來源對詞義側重不同:

建議在學術或古文場景中采用“器物刻文”的釋義,日常交流中可靈活使用引申義。

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清代文獻(來源3、4、6)。

别人正在浏覽...

暧昧按勞分配闆職飙烨冰壺秋月蒼翠草馬察捕尺寸之地愁怨錘擊試驗初旭搓磨德懋兒女子放大器發脫口齒發昫鳳羅福份敷紛各得其所格非哥倫布詭辨韓壽香鹖鴠黑燈下火鑉爐鴻漢渾備猢狲入布袋僵滞漸洳進擾盡如人意機權開從摳谒儈豕來夢兒鸾聲路馬嫚書面部面巾奈緣南渡江萍水相逢愆期起卧三六樹瘢四國私器聽德萬死一生未能相君鸮鳥生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