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發昫的意思、發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發昫的解釋

亦作“ 發煦 ”。謂古代軍旅天明待發。《周禮·地官·鼓人》“凡軍旅,夜鼓鼜” 漢 鄭玄 注:“鼜,夜戒守鼓也。《司馬法》曰:‘昏鼓四通為大鼜,夜半三通為晨戒,旦明五通為發昫。’昫,本又作胊,亦作煦。” 賈公彥 疏:“晨昫之時當發,故雲發昫也。” 唐 儲光羲 《贻王侍禦出6*台掾丹陽》詩:“旌戟儼成行,雞人傳發煦。”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發昫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發昫”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釋義和用法如下:

  1. 基本含義
    “發昫”指古代軍隊在天剛亮時整裝待發的情景。該詞由“發”(出發)和“昫”(溫暖、日光)組合而成,字面可理解為“在日出溫暖時分啟程”。

  2. 字源解析

    • 昫:同“煦”,本義為溫暖,如《說文解字》提到“昫,日出溫也”。也指日光,如《玉篇》注“昫,日光也”。
    • 發:表示出發、行動,結合“昫”後特指黎明時分的軍事行動。
  3. 曆史用例

    • 《司馬法》中記載:“旦明鼓五通為發昫”,即清晨擊鼓五次作為出發信號。
    • 《三國志》用“昫伏”比喻受恩惠,側面反映“昫”與溫暖、庇護的關聯。
  4. 異體與擴展
    該詞也寫作“發煦”,兩者互通,均強調天明時分的行動。需注意與“發硎”(指刀新磨鋒利)區分,後者含義不同。

總結來看,“發昫”多用于描述古代軍事或儀式場合,結合時間與自然現象,具有文學與曆史雙重色彩。

網絡擴展解釋二

發昫的意思

發昫是一個漢字詞語,其意思指的是噴水、噴濺的樣子。

拆分部首和筆畫

發昫的部首是氵(水),總共有8個筆畫。

來源

發昫是一個古代漢字,其來源可以追溯到《字源》一書中。它由同音字“發”和“昫”組成,結合了水和日的意象。

繁體

發昫在繁體中的寫法為「發曐」。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發昫的寫法稍有不同。發的古字形為䜣,昫的古字形為巠。這些古代字形在現代已經不再使用。

例句

1. 孩子們在河邊玩水,看到噴泉發昫,非常興奮。

2. 雨下得很大,水花四濺,形成一片發昫的景象。

組詞

1. 發射:噴射、射出

2. 發濺:噴濺、濺起

3. 發潺:噴湧、潺潺

近義詞

噴灑、噴湧、噴濺、飛濺

反義詞

止湍、涸澤、無潺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