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機權的意思、機權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機權的解釋

(1).樞機大權。 三國 魏 夏侯玄 《時事議》:“機權多門,是紛亂之原也。” 唐 劉知幾 《史通·疑古》:“ 益 手握機權,勢同 舜 禹 。”《明史·吳甘來傳》:“賞罰者,将将大機權也。”

(2).機智權謀。《三國志·蜀志·先主傳論》:“ 先主 弘毅寬厚……機權幹略,不逮 魏武 。” 唐 韓愈 《送靈師》詩:“圍棋鬭白黑,生死隨機權。” 元 無名氏 《度柳翠》楔子:“處世有機權,脫身改模樣。” 章炳麟 《記印度西婆耆王記念會事》:“縱令機權方略弗能遠及,此心固不可以已。”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機權”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包含兩層核心含義,其解釋及用法如下:

一、詞義解析

  1. 樞機大權
    指國家或政治體系中至關重要的權力,通常與核心決策權相關。例如:

    • 《明史·吳甘來傳》提到:“賞罰者,将将大機權也”(),強調賞罰是掌控将領的核心權力。
    • 唐代劉知幾在《史通·疑古》中稱:“益手握機權,勢同舜禹”,形容權力集中如古代聖王()。
  2. 機智權謀
    指靈活應對的智謀和策略,常用于描述人物能力。例如:

    • 《三國志·蜀志·先主傳論》評價劉備:“機權幹略,不逮魏武”,說明其謀略不及曹操()。
    • 唐代韓愈《送靈師》詩雲:“圍棋鬥白黑,生死隨機權”,以棋局比喻隨機應變的智慧()。

二、用法與例句

三、權威來源

綜合《漢語大詞典》()、史書《明史》《三國志》()等,該詞多用于古代文獻,現代語境較少使用。

若需進一步探讨具體文獻中的用例,可參考《史通》《時事議》等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機權

機權是一個詞,意思指的是執掌權力的人或者團體。

拆分部首和筆畫:機權的部首是“木”,拆分成兩個部首。筆畫是12畫。

來源:機權一詞最早出現在《周易·系辭上》的句子中,“女正機以道權”,意為女性在執行事務時應當以道義為準則,行使正當性的權力。

繁體字:機權

古時候漢字寫法:機權在古代字書中的寫法有一些差異,比如在《康熙字典》中寫作“機權”。

例句:他是這個組織的機權,負責決策和管理。

組詞:權力、權威、權衡、權益、機構、權責

近義詞:權柄、職權、權限、大權、執政權

反義詞:無權、民權、服從、聽從、順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