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纖細的枯枝。《後漢書·劉陶傳》:“其危猶舉函牛之鼎,絓纖枯之末。” 晉 曹摅 《思友人》詩:“嚴霜彫翠草,寒風振纖枯。”
“纖枯”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解釋,需根據具體使用場景區分:
一、本義指自然物象 指纖細的枯枝,多用于描繪自然景象或比喻脆弱的事物。例如:
二、引申形容人體(較少見) 部分詞典(如)提到可形容人瘦弱幹癟,但此用法在古籍中未見直接例證,可能是現代對字面的擴展解讀。
補充說明:
建議結合具體文本語境判斷詞義。如需進一步考證古籍用例,可參考《後漢書》或《曹摅詩集》。
《纖枯》是一個漢語詞語,意思是指非常瘦弱、枯槁。
《纖枯》的拆分部首分别為“纟”和“木”,它們的筆畫分别是“3”和“4”。
《纖枯》的來源目前尚不詳,但在古代文獻中有多次使用。
《纖枯》的繁體字為「纖枯」。
在古代,纖枯的漢字寫法可能與現代略有不同。
1. 那個病人瘦得如同一根纖枯的枯木。
2. 經過長時間的困苦生活,她的臉上呈現出纖枯的面容。
纖瘦、枯萎、纖細、消瘦、幹癟等。
纖弱、瘦弱、瘦削、消瘦、憔悴等。
肥胖、豐滿、健壯、壯實、強壯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