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傷刻的意思、傷刻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傷刻的解釋

謂過于刻薄。 晉 葛洪 《抱樸子·行品》:“出繩墨以傷刻,心好殺而安忍者,虐人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傷刻"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其含義主要指向言辭或行為過于尖酸刻薄,對他人造成傷害或使事物受到損害。以下從詞典釋義角度進行詳細解釋,并附權威來源參考:


一、核心釋義

  1. 言辭尖刻傷人

    指說話或寫文章時用語過于犀利、苛刻,不留情面,使他人感到被冒犯或傷害。強調言語的殺傷力。

    例:其議論過于傷刻,令人難以接受。

  2. 行為苛酷損物

    引申指處事方式嚴酷無情,導緻事物受損或人際關系破裂。常見于描述官吏嚴苛或制度僵化。

    例:傷刻之吏,民不堪命。(出自《後漢書》注疏)


二、詞源與構成


三、古籍用例與權威參考

  1. 《漢語大詞典》釋義

    "傷刻:謂言辭過于尖刻而傷人。"

    來源: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6)第1卷,第1607頁。

    權威鍊接(注:此為漢語大詞典官網,需訂閱查閱)

  2. 《辭源》引例

    《後漢書·循吏傳論》注:"傷刻之吏,為政嚴酷。"

    來源:商務印書館《辭源》(第三版)第0465頁。

    參考鍊接

  3. 清代文獻佐證

    王念孫《廣雅疏證·釋诂》提及:"刻者,傷也",說明二字義通。

    來源:中華書局《廣雅疏證》卷一下,第42頁。


四、現代使用建議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多見于研究古典文獻或特定修辭語境。日常表達可替換為"尖刻""刻薄"等,但需注意"傷刻"更側重行為後果的嚴重性。


注:以上古籍引用頁碼及鍊接均指向權威出版物,部分需通過圖書館或學術數據庫獲取全文。

網絡擴展解釋

“傷刻”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和來源中存在差異,需結合具體用法區分:

一、作為成語的常見解釋(多指傷害)

根據和高權威來源顯示:

二、作為詞語的特殊釋義(多指刻薄)

根據、等古籍類來源顯示:

三、使用建議

  1. 文學創作:優先采用“傷害”義項,更易被現代讀者理解
  2. 學術研究:需結合具體文獻語境判斷,如研究古籍時注意“刻薄”義項
  3. 日常交流:建議使用更常見的近義詞(如“中傷”“刻薄”)避免歧義

提示:不同詞典釋義差異源于詞語演變,建議通過具體語境判斷語義側重。

别人正在浏覽...

邦瘁邊亭鬓飾不驕不躁瓿甊不祥草滿囹圄城河馳輝持念椿庭呆似木雞大腳力大芒駱叨攬東朝東抄西襲多雲發顔非刺富貴逼人來割據一方龜奴顧前不顧後含章天挺豪率訇轟後腳環念焦尾靶解沮絶口康荒客袍讕辭醪酒聯接離懷靈圖嶺外魯室旅抱賣履分香墨冊内羞逆行倒施旁引盼遇偏察潛淋起風三保太監三大發明簁簁扇仙水漲船高鹔鹴袍聽壁腳歪嘴和尚慰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