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掊斥的意思、掊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掊斥的解釋

抨擊,指責。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斠書·國朝二十四家文鈔》:“同時 章氏 實齋 與 吳胥石 書,深緻不滿,以 吳 敍其書為非,雖為掊斥 隨園 而發,而雲 穆堂 文僅取七首,買櫝還珠,則固至言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掊斥”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搜索結果解析如下:

一、基本釋義

掊斥(讀音:póu chì)指抨擊、指責,帶有批判和否定的意味。例如清代學者平步青在《霞外攟屑》中引用章學誠(實齋)與吳胥石的通信内容時,用該詞描述對袁枚(隨園)的批評。

二、字義拆解

  1. 掊:本意為用手扒土,引申為揭露、抨擊;
  2. 斥:原指驅逐(如“斥退”),後衍生出指責、駁斥(如“怒斥”“駁斥”)等含義。

三、語境分析

該詞多用于文學或學術批評場景,如評價某部作品時,表達對觀點或方法的否定态度。例如平步青提到章學誠對《國朝二十四家文鈔》的選文标準不滿,認為其“買椟還珠”(取舍失當),進而引發對袁枚的“掊斥”。

四、近義詞與反義詞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案例,可參考《霞外攟屑》相關章節或清代學術批評史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掊斥

掊斥(pōu chì)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具有否定、駁斥、批評的意思。它的拆分部首是手(扌)和斥(斤),包含了8個筆畫。

掊斥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典籍《禮記·月令》中的一句話:“帝者,貳于人而不可點也,故谥曰掊斥。”在這裡,“掊斥”被用來形容帝王身份的尊貴和無可挑剔。

在繁體字中,“掊斥”通常被寫作「掊斥」。

古代漢字寫法中,有時候掊斥的寫法稍有不同。以《廣韻》為例,其中介紹了兩個古代的寫法。一種是寫作“抔斥”,是在原有的基礎上将“掊”字的上半部變成“抔”字。另一種是寫作“撲斥”,将原來的“掊”字的上半部變成“撲”字。

以下是一些例句:

1. 他對這個提議進行了掊斥。

2. 我們需要批判和掊斥一些不合理的觀點。

以下是一些與掊斥相關的組詞:

1. 掊斥譴責:表示嚴厲地批評、斥責。

2. 掊斥異議:表示對異議觀點的否定和批判。

以下是一些掊斥的近義詞:

1. 斥責:表示對不正确或不當行為進行痛斥。

2. 批評:對所言所行進行非難的行為。

以下是一些掊斥的反義詞:

1. 肯定:表示對某一觀點或行為給予肯定和贊同。

2. 認可:表示對某一事物的價值、合理性或意義表示認同。

總結來說,掊斥是一個具有否定、駁斥、批評含義的詞彙,拆分部首為手和斥,有8個筆畫。它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典籍《禮記·月令》中,并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有一些變體。掊斥的繁體寫法為「掊斥」。同時,我們還了解到了一些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等相關内容。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