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缌麻服的意思、缌麻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缌麻服的解釋

指為期三月的喪服。 宋 劉斧 《青瑣高議後集·汾陽王郭子儀》:“公後有大功,累加尚父,女適公侯,男尚公主,門下吏俱為卿相,僕使建節者數人,居家三百口,二十年無緦麻服, 唐 室第一人也。”《清史稿·禮志十二》:“ 順治 三年,定喪服制,列圖於律,頒行中外。 道光 四年,增輯《大清通禮》,所載冠、服、絰、屨,多沿前代舊制。制服五……曰緦麻服,細白布,絰帶同,素屨無飾。”參見“ 緦麻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缌麻服是中國古代喪服制度“五服”中最輕的一等,專為關系較遠的親屬服喪所穿。“缌”指制作喪服的布料,“麻”指材質,“服”即喪服。其核心含義如下:

  1. 布料特征

    “缌”是一種質地細疏的麻布,經捶洗後柔滑如絲(《釋名·釋喪制》:“缌,絲也,績麻細如絲也”)。此布料較其他喪服用布更輕更薄,象征親屬關系相對疏遠。

  2. 服喪對象與期限

    穿戴缌麻服的對象包括:族曾祖父母、族祖父母、外祖父母、嶽父母、表兄弟等親屬,服喪期均為三個月(《儀禮·喪服》:“缌麻三月者”)。其適用範圍體現古代宗法制度中對遠親的禮儀規範。

  3. 五服等級定位

    在“斬衰、齊衰、大功、小功、缌麻”五等喪服中,缌麻服為最輕級,标志着穿戴者與逝者的血緣或姻親關系最為疏遠(《禮記·喪服小記》:“四世而缌,服之窮也”),反映傳統社會“親疏有别”的倫理結構。

權威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缌麻服是中國古代喪服制度“五服”中最輕的一種,用于關系較遠的親屬去世時穿戴。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缌麻服是用細熟麻布制成的喪服,服期為三個月。其名稱中“缌”指精細麻布,“麻”指材質,“服”即喪服()。

二、核心特征

  1. 材質與形制
    采用最輕薄的細麻布制作,質地比大功、小功等喪服更精細()。

  2. 服喪期限
    穿戴時間最短,僅需三個月()。

  3. 適用親屬範圍

    • 本宗親屬:高祖父母、族伯叔父母、族兄弟等
    • 外姓親屬:表兄弟、嶽父母、女婿等()
      例如《青瑣高議》記載,郭子儀家族因顯赫地位“二十年無缌麻服”()。

三、曆史背景

缌麻服屬于“五服制度”中的第五等,與斬衰(三年)、齊衰(一年)、大功(九月)、小功(五月)共同構成中國古代區分親屬關系的禮儀體系()。通過喪服等級體現“親疏有别”的社會倫理()。

四、文化意義

作為五服制度中最輕的一級,缌麻服既保留了最低限度的哀悼儀式,又避免了過度消耗社會資源,反映了古代禮制中“哀而不傷”的平衡理念()。

以上信息綜合自權威典籍記載,如需查看具體文獻案例,可參考《青瑣高議》《清史稿》等原始出處。

别人正在浏覽...

哀诔白飯寶器備具餅定冰鮮波扇補試骖鸾操神巉然車府城衛道樹大衆語文二荒地發科打趣燔香頂禮費手芬郁伏樁官務歸曲瘑疥诃诘阖開換巢鸾鳳穢臭虎氣家曆記存藉斂精雕細镂九大行星據此款誠連嶽隆政眊聩綿纩綿言細語民詞陪房骞骞輕婉羣流仁皇潸淚視同秦越松脂碎累貪小頭膊子望參官往轍頑虐文公帕無濟洩冤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