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黏又滑。《敦煌曲子詞·定風波三》:“時當五六日,頭如針刺汗微微。吐逆黏滑脈沉細。”
“黏滑”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nián huá(注音:ㄋㄧㄢˊ ㄏㄨㄚˊ),基本含義是形容物體或物質又黏又滑 的狀态。
字面意義
指物體表面兼具黏性和滑膩的觸感,例如某些膠狀物質、濕潤的苔藓或黏液等。
文學與醫學用例
在古文獻中,“黏滑”可用于描述身體症狀。例如《敦煌曲子詞·定風波三》提到“吐逆黏滑脈沉細”,這裡的“黏滑”可能指嘔吐物或脈象的黏膩滑利狀态。
相關辨析
需注意與“粘滑”(拼音相同,但多指食物變質後的狀态)區分。例如,-9提到“粘滑”多與細菌或真菌污染相關,而“黏滑”更側重物理特性。
如果需要進一步了解古代文獻中的具體用法,可參考《敦煌曲子詞》等典籍。
《黏滑》是一個漢字詞語,有着豐富的含義。它通常用來形容物體表面光滑而帶有一定的粘性。
拆分部首和筆畫:黏(糸部+便部,共9畫)、滑(水部+骨部,共13畫)。
來源:《黏滑》的來源比較明确,其中的“黏”指的是兩個物體粘在一起,而“滑”則表示表面光滑。因此,《黏滑》一詞常用來描述物體表面兼具粘性和光滑度的特點。
繁體字:黏滑(糸部+便部,共9畫)、黏滑(糸部+通部,共16畫)。
古時候漢字寫法:古漢字《黏滑》的寫法與現代相似。
例句:1. 這塊黏滑的糖果把我的手都粘住了。2. 這個遊泳池的地闆很滑,還帶着一點黏性。
組詞:黏糊、黏膩、滑稽、滑動、滑行等。
近義詞:粘滑、光滑、滑膩。
反義詞:粗糙、粗糙、粗犷。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