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拾遺補阙的意思、拾遺補阙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拾遺補阙的解釋

(1).補正别人的缺點過失。 漢 司馬遷 《報任少卿書》:“所以自惟:上之不能納忠効信,有奇策才力之譽,自結明主;次之又不能拾遺補闕,招賢進能,顯巖穴之士。”《三國志·吳志·吳主傳》:“盡言直諫,所望諸君;拾遺補闕,孤亦望之。”《新唐書·虞世南傳》:“ 世南 於我猶一體,拾遺補闕,無日忘之,蓋當代名臣,人倫準的。” 清 姚鼐 《翰林論》:“為天子侍從之臣,拾遺補闕,其常任也。”

(2).采錄遺逸的事迹。 清 章學誠 《文史通義·為畢制軍與錢辛楣宮詹論續鑒書》:“ 宋 元 編年之役,垂二十年,始得粗就隱括,拾遺補闕,商榷繁簡,不無搔首苦心。”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拾遺補阙"是一個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漢語成語,其含義可從字源、本義及引申義三個層面進行闡釋:

一、字義解析

  1. 拾遺:
    • 拾:《說文解字》釋為“掇也”,意為“撿取、收集”。
    • 遺:指“遺失、遺漏”之物或事。
    • 拾遺:即“拾取遺漏的東西”,引申為“彌補疏漏、糾正過失”。
  2. 補阙:
    • 補:《說文解字》釋為“完衣也”,本義為“修補衣服”,引申為“彌補、補充”。
    • 阙:通“缺”,指“缺失、空缺、過失”。
    • 補阙:即“補充缺失、彌補不足”。

二、成語本義與引申義

三、現代應用 該成語強調主動發現不足并加以完善的責任感和行動力,廣泛應用于學術研究、文稿修訂、項目管理、制度建設等領域,是追求精益求精态度的體現。

權威參考來源:

  1.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出版,中國最具權威性的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對“拾遺補阙”有精确定義與用法說明。(鍊接示例:商務印書館《現代漢語詞典》線上版 - 注:此為商務印書館詞典産品頁,具體條目需查閱書籍或其授權線上平台
  2. 《漢語大詞典》:漢語詞彙研究的集大成之作,收錄“拾遺補阙”并詳述其源流與用例。(鍊接示例:漢典網 zdic.net - 注:漢典網提供線上查詢,可查該詞條
  3. 《辭海》(第七版):大型綜合性辭典,對成語的曆史背景及文化内涵有深入闡釋。(鍊接示例:上海辭書出版社《辭海》 - 注:此為出版社官網,需訂閱或購買查閱
  4. 《說文解字》:東漢許慎著,中國第一部系統分析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典,為理解“拾”、“補”等字的本義提供依據。(鍊接示例:國學大師-說文解字 - 注:提供線上檢索
  5.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出版,側重古漢語詞彙釋義,有助于理解該成語在古代文獻中的具體運用。(鍊接示例:商務印書館國際有限公司 - 注:需查閱具體書籍

網絡擴展解釋

“拾遺補阙”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shí yí bǔ quē,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總結如下:

一、詞義解析

  1. 核心含義

    • 補正缺失:指補充他人遺漏的事物或糾正過失。其中“遺”指遺漏,“阙”通“缺”,意為缺失。
    • 采錄遺逸:也可指收集散佚的文獻或事迹,如整理曆史資料時填補空白。
  2. 古籍出處
    最早出自西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次之又不能拾遺補阙,招賢進能。”,後多見于史書,如《晉書·江統傳》強調臣子應“獻可替否,拾遺補阙”。

二、用法與結構

三、例句參考

四、注意事項

此成語體現了中華文化中對完善與傳承的重視,適用于強調細節補充或糾錯的場景。

别人正在浏覽...

邦甸秉臬秉文成倍吹捧春度春絲春職脆亮厝火雕塑抖然二郎腿風媒花負數浮員幹休革斥閣老耕牧還镳後土夫人黃龍艦荒燕黃玉較量戒警靜化警問錦繡訣要開陽空侯口兵愧怯流淌六鶂鸾鎞巒岫麻黂慢易生憂裒撮千門起本傾膝瓊靡取煖人行道薩噶達娃節散車三仗聖覽聲玩身價倍增順寂說不定數見不鮮説項蔬筍威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