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拾遺補阙的意思、拾遺補阙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拾遺補阙的解釋

(1).補正别人的缺點過失。 漢 司馬遷 《報任少卿書》:“所以自惟:上之不能納忠効信,有奇策才力之譽,自結明主;次之又不能拾遺補闕,招賢進能,顯巖穴之士。”《三國志·吳志·吳主傳》:“盡言直諫,所望諸君;拾遺補闕,孤亦望之。”《新唐書·虞世南傳》:“ 世南 於我猶一體,拾遺補闕,無日忘之,蓋當代名臣,人倫準的。” 清 姚鼐 《翰林論》:“為天子侍從之臣,拾遺補闕,其常任也。”

(2).采錄遺逸的事迹。 清 章學誠 《文史通義·為畢制軍與錢辛楣宮詹論續鑒書》:“ 宋 元 編年之役,垂二十年,始得粗就隱括,拾遺補闕,商榷繁簡,不無搔首苦心。”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拾遺補阙”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shí yí bǔ quē,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總結如下:

一、詞義解析

  1. 核心含義

    • 補正缺失:指補充他人遺漏的事物或糾正過失。其中“遺”指遺漏,“阙”通“缺”,意為缺失。
    • 采錄遺逸:也可指收集散佚的文獻或事迹,如整理曆史資料時填補空白。
  2. 古籍出處
    最早出自西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次之又不能拾遺補阙,招賢進能。”,後多見于史書,如《晉書·江統傳》強調臣子應“獻可替否,拾遺補阙”。

二、用法與結構

三、例句參考

四、注意事項

此成語體現了中華文化中對完善與傳承的重視,適用于強調細節補充或糾錯的場景。

網絡擴展解釋二

《拾遺補阙》的意思

《拾遺補阙》是一個成語,意思是補足不足之處,填補遺漏之處。形容在已有的基礎上做出補充,使之更加完善。

拆分部首和筆畫

《拾遺補阙》的部首是手,共15個筆畫。

來源

《拾遺補阙》的引文出自《北史·郦山傳》。

繁體

《拾遺補闕》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寫法中,并未按照現代的字形結構進行書寫,所以《拾遺補阙》在古代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

例句

他在公司會議上提出了一些建議,以拾遺補阙。

組詞

- 拾遺:尋找丢失的東西,找回失落的物品。

- 補阙:補足遺漏之處,填補空白。

近義詞

- 補缺:修補不足之處,彌補缺陷。

- 彌補:填補不足,彌補缺失。

反義詞

- 留白:有意地将印刷品的部分空白,不補充内容。

- 遺漏:意外地減少或忽略,使之未被包含在内。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