曠俎的意思、曠俎的詳細解釋
曠俎的解釋
猶越俎。謂超越本職,幹預他事。 明 吾邱瑞 《運甓記·太真絕裾》:“曠俎應遭詬,侵庖必受譏。”
詞語分解
- 曠的解釋 曠 (曠) à 空闊:空曠。曠遠。曠野。地曠人稀。 開朗,心境闊大:曠達。心曠神怡。 相互配合的東西之間空隙過大:這雙鞋穿着太曠了。 荒廢,耽誤:曠工。曠時持久。曠日經年。 長時間所無:曠代偉人(當代
- 俎的解釋 俎 ǔ 古代祭祀時放祭品的器物:俎豆(.“俎”和“豆”,都是古代祭祀用的器具;.祭祀,崇奉)。 切肉或切菜時墊在下面的砧闆:刀俎(刀和砧闆)。 姓。 筆畫數:; 部首:人;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曠俎”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存在兩種解釋,需結合具體文獻或使用場景判斷:
一、基本含義
-
本義
指古代祭祀時擺放祭品的石桌(俎),後引申為“空置、荒廢”之意,比喻事物無人使用或人才被冷落。
-
引申義
強調“超越職責,幹預他事”,與“越俎代庖”意義相近。例如明代《運甓記》中“曠俎應遭诟”即批評越權行為。
二、用法解析
三、詞源與争議
- 部分詞典(如)側重“空置”義,可能源于“曠”字本義(空曠、荒廢)。
- 更多文獻(如-8)引用明代例證,支持“越權”解釋,可能與“越俎”混用或衍生。
建議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含義,若需深入考證,可參考《運甓記》等古籍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曠俎>一詞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
意思
曠俎(kuàng zū)一詞常用于形容祭祀時,禮器上空着的空間。也可以引申指人不遵守規矩,越軌行為。曠俎既有物理空間的意義,也有道德規範的含義。
拆分部首和筆畫
曠(廣、王)是旁邊左向前,書寫時從左到右先畫兩點,再畫上下長線。
俎(人、矢)主要由字的上半部分象形表示人,下半部分與民同源,書寫時由上到下畫一橫,橫後接一豎,再補上直線。
來源
《舊五代史·楊皇後傳》中有“俎旁通鑒”的提法,是最早記載曠俎的文獻出處。意思是在祭祀儀式上,以祭生者(殺牲留祭肉)為束、以祭死者(葬)及祭具為鑒(回憶、辨别)。
繁體
曠俎的繁體字為曠俎。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寫法一般較為繁複,曠俎也不例外。然而,曠俎并未流傳下來,因此我們無法獲知古時曠俎的具體寫法。
例句
他總是做一些曠俎行為,違背了公司的規章制度。
這個房子的裝修讓房間顯得曠俎一空,缺乏溫暖感。
組詞
曠視、曠達、曠廢、俎上之肉
近義詞
超出、越過、違背、脫離規範
反義詞
秉持、遵循、依法、順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