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悫誠的意思、悫誠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悫誠的解釋

亦作“慤誠”。恭謹誠實。《後漢書·窦融傳》:“非忠孝慤誠,孰能如此?”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悫誠(què chéng)是漢語中表意明确的複合詞,由“悫”與“誠”兩個單字構成。以下從字形、語義、文獻例證三方面解析其内涵:

一、單字釋義

  1. 悫:《說文解字》釋為“謹也”,本義指内心謹慎而行為樸實,引申為忠厚、不虛僞。其篆文字形從“殳”(手持工具)從“心”,體現以誠心約束行為的意象(來源:漢典https://www.zdic.net/)。
  2. 誠:《爾雅》注為“信也”,甲骨文字形從“言”從“成”,表示言語真實可信,後擴展為真誠、無欺瞞的整體品質。

二、複合詞内涵 “悫誠”強調内外一緻的真誠狀态,既包含言行謹慎的務實态度,又突顯發自内心的可信特質。如《荀子·非十二子》載“其衣冠行僞,已同于世俗矣,然而悫誠乎方外”,形容超越世俗的純粹品性(來源: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https://ctext.org/)。

三、文獻應用 該詞多用于古代典籍描述品德修為,如《後漢書·張衡傳》以“悫誠昭達”贊揚人物光明磊落的操守。現代漢語中常用于正式文書或學術論述,如國際儒學網《儒家倫理研究》曾用“悫誠為本”概括修身要義(來源:國際儒學網http://www.ica.org.cn/)。

網絡擴展解釋

“悫誠”是一個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1. 拼音與釋義
    拼音為què chéng,意為“恭謹誠實”。其中,“悫”本義為謹慎、樸實,“誠”指真誠、不虛僞,組合後強調恭敬而真誠的品質。

  2. 出處與例句
    該詞最早見于《後漢書·窦融傳》中的例句:“非忠孝慤誠,孰能如此?”,用于贊頌兼具忠誠、孝道與誠實的品德。

  3. 結構與用法

    • 屬于聯合式合成詞,兩字意義相近(“悫”與“誠”均含誠實義),疊加後強化語義。
    • 多用于書面語或古典文獻,現代語境中較少使用,常見于對品德的描述或曆史人物評價。
  4. 綜合釋義
    綜合來看,“悫誠”不僅指表面的誠實,更包含恭敬、謹慎的态度,常用于形容人的内在修養與道德準則。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用法,可參考《後漢書》等古籍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博簡步頓不可當補品才疏意廣曹偶酬償傳統詞類出乖弄丑楚雪單戀典兵端崖凫氏撫惜幹車個人主義夠格拐兒華編斤迹津貼費軍船口糧臘八醋來芳癞格譜浪然掠海煉鹽隴海馬蜩面目一新内實蹑蹻鷗水相依陪奴評閱乾脆鍬撅氣格畦隴清神瓊巵詩會莳蘿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矢日速戰速決泰運統天曆銅牙外禅宛比文貍武弁無骞相戚相诤小祖宗